“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等在江苏叠加实施,对江苏金融业发展意味着什么?日前,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在南京举行扬子江金融论坛,来自省内外40余位专家围绕“多重国家战略在江苏叠加实施中的金融支持研究”展开热烈讨论。
支持多重战略实施,金融覆盖面需进一步丰富
“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实施意味着江苏发展多重机遇叠加,金融支持需要大有作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夏锦文提出,加强金融集聚区建设、深度开展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积极构建普惠金融服务网络等金融深化改革措施,有利于推动金融的创新和行业潜力的充分发挥,有助于江苏地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江苏银保监局副局长丁灿介绍,江苏金融机构有倾斜优先“一带一路”建设融资政策,优先支持铁路、港口、机场等交汇点建设关键项目、国际产能合作的核心企业,并推进多元化服务匹配实体需求,推动了境外投资贷款、海外投资保险和全球现金管理等业务发展。同时,江苏金融机构联动境内外园区,为优势产业搭建“走出去”的平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方面,江苏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绿色生态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江苏金融机构积极推动业务同城化发展。在自贸区建设方面,江苏金融机构正在探索跨界金融、产业集群金融、中小企业和个人金融的新型服务模式。
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院长吴先满表示,江苏在金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支持的覆盖面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要进一步研究制定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更加细致的框架路线图。其次,要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的经验复制和政策创新。同时,江苏应积极复制上海等地前期金融支持自贸区的成功经验,以及制定实施适应“一带一路”国家实体经济合作发展需要的供应链金融,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金融监管合作。
支持科技创新,金融制度要与时俱进
“金融制度创新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生动力。当前,江苏金融业应做到几个转变,金融条例要跟国际制度、规则接轨,参与到当代世界通用的经济、贸易、金融制度规则的制定。要实现金融低要素向高要素转变,提升金融要素的社会效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章寿荣认为,江苏金融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道路;要健全机制,转换动力,从跟跑向并跑与领跑转变;要吸引人才,集聚要素,激发创新创业创优的活力;要优化金融环境,改善金融生态,为开放集聚金融创新资源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勇于复制,借鉴提升,承接自贸区新金融政策形成开放经济金融新优势。
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陶士贵表示,外向型经济在江苏高质量发展中至关重要。因而,外部环境变化对江苏经济影响巨大,未来,我国包括江苏防范金融风险要建设现代中国银行制度,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基础货币发行制度。
江苏证监局副巡视员刘镇说,江苏上市公司四分之三是制造型企业,当前,资本市场服务江苏制造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比如,江苏加快发展制造强省需要高端要素,而上市公司与先进制造业战略聚合还需要提升。集群企业证券化比例不高,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黏度还需要提高。
刘镇建议,可分类分层精准开展资本市场培育,同时发挥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功能,带动集群企业发展。用资本市场缓解中小微集群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优化资本市场公共服务的软环境。
“科技创新有利于催生先进生产力,金融服务应把握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拥抱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当前,江苏金融在支持服务创新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江苏省委研究室副巡视员钱钢表示,金融支持服务创新要有高水准的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建立高效率融资机制,完善高水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融的高质量开放。要有一个高效能的绿色金融模式,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队伍。
支持乡村振兴,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借鉴国内外乡村发展经验和教训,特别是产业兴旺实现路径,对江苏来说具有启发性的意义。”上海财经大学“三农”研究院副院长张锦华认为,乡村振兴基础应是产业化和市场化,乡村农业发展应因地制宜。
“对金融业来说,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建立普惠、高效金融网络,在产业供应链上提供有效金融服务。”张锦华说,此外,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对保险产品进行创新,进而使其更能适合农业农村发展需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金融必须要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周月书分析说,时下,农村金融需求量大,呈现阶段性、多元化、产业协同特点。从供给层面来看融资还是没有真正满足所有主体需求。缺口的原因首先是缺乏合格的抵押品;其次是农业高风险,信息不对称;三是授信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烦琐,自身经营管理有待提升。
周月书表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应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差异化金融需求,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探索创新金融支农模式,发展绿色金融,为生态宜居提供金融支持,并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