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球气候治理仍是进行时
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是各国理当认真对待、切实行动的事情
资料图
应对气候变化的“马德里时间”颇不寻常。在经历了40多个小时加时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五次缔约方会议于12月15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落下帷幕。在美方退出《巴黎协定》的背景下,会议就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落实和治理事项通过30余项决议,包括坚持多边主义、反映各方气候治理共识的《智利—马德里行动时刻》决议,并就如何落实《巴黎协定》第六条市场机制等问题作出了成系列的程序性安排,从而为下阶段各方达成实质性的共识奠定了基础。不过,由于各方未能就核心议题达成共识,未来的全球气候治理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我们真的想被铭记为把头埋在沙子里、在地球燃烧时无动于衷的一代人吗?”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大会期间的疾呼引人深思。2019年是全球遭遇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的一年,加强全球气候治理的紧迫性更加突出。《牛津词典》将“气候紧急事件”选为2019年度词汇,称其使用率在今年增加了100倍。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显示,从平均温度来看,过去5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
有识之士都明白,世界上并不缺少阻止气候问题进一步恶化的技术和经济手段,但真正缺乏的是政治意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治理和责任分摊等问题上的立场差异比较突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支持不足的问题日益严峻。无论是从历史的责任还是从现实的情况出发,发达国家都应当加强新的、额外的、以公共资金为基础的支持,提高资金透明度,进而确保发达国家提供的支持力度与发展中国家行动力度相匹配。作为全球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美国正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程序,被国际社会认为是“非常短视”的行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只算计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发展,只会把人类置于更加危险的地步。
不过,决心和希望依然大大存在。越来越多国家通过积极倡导和投入全球气候治理行动的事实表明,即便个别国家选择“倒退”也阻挡不了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上个月签署的《中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北京倡议》,就表达了坚决支持《巴黎协定》的意志,重申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坚定承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马德里大会召开前夕,欧洲议会宣布欧盟进入“气候紧急状态”,发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信号。欧盟委员会近日公布“欧洲绿色协议”以示其应对气候变化新政,欧洲到2050年将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碳中和”。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积极承担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国情的国际责任,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中国近期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显示,经初步核算,2018年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一系列艰巨任务,但从未动摇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信心,并为此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美国《国会山报》刊文指出,中国正在履行甚至超额完成对《巴黎协定》的大部分承诺。英国路透社记者认为,中国已经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高承诺。中国坚定发出支持多边主义的强烈政治信号,积极提出中国方案。联合国气候变化马德里大会主席、智利环境部长卡罗琳娜·施密特称赞说,中国是全球多边气候谈判最核心成员之一,为《巴黎协定》及其框架下一系列机制性安排的达成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气候谈判,后会有期。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是各国理当认真对待、切实行动的事情。当务之急,就是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在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基础上落实《巴黎协定》。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携手共进,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责任,人类才有共同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