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和台湾马英九先生见面时就说过的:“海峡割不断兄弟亲情”“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一直在我脑海中荡漾着,我也一直专注着海峡两岸的动态。
最近,香港局势动荡,“台独”势头也加猛,作为资深媒体人的我很想写一篇反映两岸亲情文章,以此证明任何力量都无法分割大陆和台湾的血浓于水的关系。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了一本印刷精美的《武陵文化》杂志,其中一篇连载文章《民国县长张继悦传奇》引起我的主意,这不光是附印的人物照片将星璀璨,更有蒋介石给他的题词当文章的压题照。这足以让我肯定这位传奇县长一定是台湾的一位将军级重要人物。
(《武陵文化》杂志连载张坚的长篇纪实文学)
我很顺利在国家税务总局长沙市天心区税务局找到了文章作者,传奇县长张继悦的长孙张坚。
张坚爱好历史,写了几本人物传记,乃长沙市作协会员。他得知我的意图后,拿出了他的作品,燕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谠论流徽》。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就是书名用的是蒋介石的墨宝“谠论流徽”,而这个“谠论流徽”是蒋介石对张坚祖父张继悦的题词。谁都知道蒋介石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能够给张继悦题词,何况这个题词“谠论流徽”有着精、温、深的维度,涵盖流芳百世之意、流传千古之意!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坚的著作)
张坚介绍说,这当然是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抗日战争了。抗日战争让曾经阋于墙的国共两党,都捐弃前嫌,共担民族大义。比如,毛泽东曾给在缅甸战场光荣殉国的国民党将军戴安澜题写了五律挽诗。
可是,我查阅过蒋介石对其他爱国志士的题词,很明显都没有给张继悦的题词“谠论流徽”这样光芒四射。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收集了不少历史资料的张坚张坚见我疑惑,谈起了足以进入史书的一次会战。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祖父张继悦临危受命为雪峰山腹地小城湖南溆浦县的县长。
上任伊始,张继悦就率领上万的劳工和死神赛跑,肩挑手扛抢建盟军溆浦桥江机场。1944年,经历日军“一号作战”后,中国仅守住了西南一隅,张继悦在溆浦有限的生存资源被在军队和难民分割的情况下,仍然优先整体接纳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师大前身)等几个流徙学校来溆浦,并且为众多失学流浪青年提供方便,让他们继续深造,以保住我们的民族之魂和国家元气。
1944年底,日军制订了由湘西入贵州,直逼贵阳,威逼重庆,迫使美军在中国战场投入地面部队,将太平洋战场的决战引向中国的作战计划。这就是战史上称的湘西会战或者雪峰山会战。
湘西会战注定载入史册!因为湘西一失,贵阳则危,重庆亦不保,中国则退无可退。这关系到国之存亡的大事。
湘西会战让雪峰山主峰北向延长地区的溆浦一跃成为了保卫大西南的前哨重地,抗战的中枢。军队云集,难民云集,都需要强大的物质维持,尤其是威猛的美式武器更靠强大的弹药支撑。
庆幸1945年2月打通的中印公路开始取代悲壮的驼峰航线,美援物质进入了西南。可是,山高谷深的雪峰山区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
为保证战争的物质供应,张坚祖父张继悦没有安排家人后路,而是一方面组织劳工紧急抢建溆浦通往大西南后方的陆地生命通道;另一方面组织成千上万的挑夫,肩挑军需,脚踏血路,冒着敌人的炮火,行走在马都无法行走的崎岖山路,驰援主要战场,并且转移伤病员。此外,张坚祖父张继悦还费尽千辛万苦笼络一直数千人的民间武装,利用熟悉山区地形的优势,和日寇生死相搏。
这些努力,让湘西会战成为了转折之战,溆浦也就成为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结束之地。
张坚的这番介绍,让我释去了疑惑,也明白了他祖父为什么能得到蒋介石的如此高的评价和崇高的赞誉。
(张坚和妹妹张柳、父亲张岳生和台湾叔叔张安国在祖父张继悦墓茔前(蒋介石题词刻上))
抗战胜利后,由于总所周知的原因,国共两党再次阋墙。张坚祖父张继悦于1950年离开了家乡长沙。从此亲情被一湾浅浅的海峡完全阻断!此时,张坚父亲张岳生才12岁,同父异母的妹妹和弟弟分别分别5岁和4岁。
张坚父亲张岳生清楚记得其父张继悦把他送入长郡后就离开了。原以为是短暂的分离,不料竟成了永诀!这个永诀,也让过早失去父亲的幼小三姊妹未来的道路十分的艰辛。
1952年,张继悦通过香港转寄一封毛笔书写“示儿”,内有“岳生吾儿:……要努力读书,孝敬祖父母和母亲,作业待我回来检查,父字”等等。表述的都是短暂之别,信签则赫然印着“台湾彰化第一中学”八个大字。
1955年,被大海阻隔的张继悦思亲心切,委托族人张潞生(次年被其子“大义灭亲”诱回长沙冤杀,不久其子内疚自杀,张潞生本人则在1984年平反)经香港到长沙,欲接大儿子张岳生去台湾,但张坚奶奶仅一独子,未能相舍。尔后,张继悦又遣人携家书、盘缠到长沙坡子街的姐姐家,请他安排二夫人及子女去台湾。但当时政治环境下,“逃台人员”家属的恐惧,让这信息都不敢传递。
自此,思念亲人,做梦都想骨肉团聚的两岸亲人的亲情,完全被这无情的大海溶成了记忆的碎片,思念之情亦转为两岸亲人心中永久的痛。
1961年,57岁的张继悦和台湾本岛30岁的廖秋香结婚。1963年生下儿子张安国,1965年再生女儿张素芳。
1972年夏天,带着深深遗憾,带着对大陆亲人无穷思念的张继悦去世后,思乡、思亲的情怀传到了在台湾出生的下一代。
台湾出生的张安国记得,从他懂事时,父亲就告诉他海峡的对面由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还有叔叔、姑姑等其他亲人,张安国的籍贯也一直填着湖南长沙。
无垠的大海,无情地遏阻着两岸的亲人,但却无法割断亲人心中的浓浓亲情。
打断骨头连着筋,无论什么风浪也无法分割两岸的亲情。
1978年12月中美建交,阋于墙30余年,同是华夏子孙的国共两党终于结束了对峙。
1979年元旦,大陆发出了“告台湾同胞书”,海峡隔绝的亲情又重新连上了。
由于大陆和台湾还无法通邮,香港转来的信件介绍张继悦在台湾已经到了中将级别,并随信附上了张家茫无所知的张继悦台湾儿子来信。已是长沙交通学院副教授的张坚父亲张岳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多年来一直魂牵梦萦,一直牵心挂肠的来信。尽管未曾谋面,但信的字里行间显露出了一种天然的情感。这是一条永远割不断的感情纽带,血永远浓于水。
(张继悦妻弟台湾刘远少将带回张继悦台湾儿女张安国、张素芳的照片)
弟弟张安国介绍,父亲早逝后,他和妹妹刻苦读书,都进入了台湾著名的成功中学,现他正在台湾科技大学读书,他表示他一定回故乡,一定回长沙。
1987年10月,蒋经国生命的最后岁月通过了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方案。1988年4月,已是台湾退役少将的张继悦妻弟刘远和族人,同样是退役少将刘石和回到了故乡长沙探亲,带来了张继悦在台湾的全面信息。此时,张安国进入了代表当时计算机顶级水平的IBM公司,他表示赚了钱一定到长沙投资。
这一天终于到了。1992年冬天,张继悦台湾出生的儿子张安国带着两位投资者同学第一次踏入了故乡长沙的土地,他对这片故土有着深厚的感情。
(1992年来长沙投资的张安国和大陆哥哥张岳生、刘力、姐姐刘沛在惠州张岳生办公处)
1993年,张安国等台湾投资者和长沙高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当时很时髦的中外合资长沙高峰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张坚父亲张岳生研究多年的汽车电子产品。从香港带入的皇冠3.0高级轿车挂着人们羡慕的黑色牌照,行驶在长沙街头十分扎眼。
可惜好景不长,同众多的亲朋戚友企业一样,陷入了兄弟阋墙之中。张安国等亏了100多万港币回到了台湾,再也不同长沙的大哥哥张岳生有任何往来了。
阋墙归阋墙,但是血脉却永远无法割断。还是习主席那句话:“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同国共两党阋墙,几十年以后又化干戈为玉帛一样。二十几年后,张家兄弟又聚在了一起,毕竟是血浓于水,毕竟是同根的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
随着2013年8月长沙开放赴台“自由行”,张坚父亲张岳生和远在加拿大的姑姑刘沛(因当时历史背景怕受牵连而改随母姓)商量赴台的寻根之旅。
2014年的春节,阋于墙几十年,再不相往来的兄弟终于坐在了一起。没有了仇怨,只有写在泪水中的亲情。
正是:“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此时的张安国已经在台湾创办了生产液晶屏的北极光企业有限公司,深圳和韩国都设有分公司,在寸土寸金的台北,他还有一栋别墅。
张坚一家的两岸割不断亲情的故事告诉我们,亲情是打不散,扯不断的。不管你在哪,不管你在海角天涯,不管曾经如何,这是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根!
(张继悦后人2014年春节在台北街头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