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司马迁”记载47年村事民情

2019-11-15 14:50:12    东方头条

秋意渐浓,大柘镇大田村大片林木开始换上彩色衣裳,深深浅浅,次第渐浓。12日上午,老书记赖石林喝了一碗老伴煮的小米粥,背着手走出家门,在村里散步消食。几辆沪A车牌的小车在村里停了下来,10来位肩背手提行李的城里人走进了叶子农家乐。村民叶军刚从镇里买菜归来,与妻子忙着招呼客人。赖石林从口袋里掏出扑克牌大小的本子记录:“11月12日,茶园的活渐渐闲了,村里农家乐的生意依然忙个不停,今年农家乐的生意应该会比去年更好。”

这是赖石林47年来每天都要干的事情,从摸索种茶到“中国名茶之乡”,再到发展旅游成为“遂昌农家乐第一村”,都一一记在本子上。

73岁的赖石林是大田村的老干部。16岁时,赖石林开始在村里生产队从事会计职业,后来,他又当了生产队长、民兵连长、村委主任,村书记。

自当会计以来,赖石林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写下了47本“村情日记”,也记录着大田村的变化。

种茶树、说茶事、念“茶经”

“跟生产队不太一样,开垦茶园、种茶、育茶,茶产业队的村民白天外出干活都是跟茶相关的,晚上大家召集在一起研究种茶知识。”

——摘自赖石林1972年的《村情日记》

村里建起了茶产业队。

“可不是花架子,当时的茶产业队是从村里4个生产队里抽的能人,就是奔着打造新产业去的。”赖石林说。那时,他的妻子叶桂连也被抽到茶产业队里。

此后,村里多了一个“特种队”。进山林、恳茶园、种茶树、谈茶情,10年时间,大田村4个生产大队都种上了茶叶,茶园面积发展到70多亩,茶叶加工作坊也从一家增加到了5家。

叶桂连和她的茶产业队走遍了全村的茶园,回家便和赖石林分享村里茶产业发展变化,细心的赖石林便在村情日记上记录着大田茶产业发展的点点滴滴。

而最让叶桂连激动不已的是1982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田村民和所有中国百姓一样彻底告别了“大锅饭”的旧体制。

那一年,叶桂连一家分到了三亩茶园。在她细心的照料下,一年下来,3亩茶园创下了6000元产值。“此前在生产队里,每户人家的收入都是几百块一年。”叶桂连回忆,第二年,尝到了甜头的她承包了荒山,又开垦了4亩茶园。

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大田村村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大田村的茶产业不断扩大。

如今,漫步大田村,满眼绿色,穿村而过的汤溪涓涓流淌,100多家茶叶加工作坊遍布全村,3000余亩茶园沿山起伏。新一代大田茶人更是将茶叶生意做到了海外。

程胜平是土生土长的大田人,原本在杭州从事网络平台工作的他利用技术优势,将老家的茶叶搬到了网上销售。爱动脑筋的程胜平在做传统茶叶生意的同时,创新推出茶叶定制业务,按照客户需求进行有机肥的投放以及采摘时间的控制。

这一改变立即将程胜平的茶叶生意拓展到了海外。大学时主修国际贸易的他最不缺的就是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同学,看到程胜平朋友圈上的茶叶定制业务,同学们纷纷为他介绍海外业务。现在,程胜平的茶叶已经在俄罗斯和中东地区有了稳定的订单,今年的茶叶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

旅游梦照进现实

“有了农家乐,以后茶闲的时候,村民也会有一份稳定收入。”

——摘自赖石林2010年的《村情日记》

“现在来汤沐园温泉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多,正是开农家乐的大好时机。”2010年5月13日,60多位愿意开办农家乐的村民在一场“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农家乐动员大会上”统一了想法。

有了想法,如何实施?就在当年,当时的村委主任高桂松与村民代表、农家乐户主组成159人观摩团,前往磐安、浦江、云和与松阳等地考察学习经营模式。回村里不到3个月,省农家乐现场会上传来好消息,只要开办农家乐,遂昌县农办按照每个标间2000元进行奖励,此外村里还奖励1000元。

“一个标间就能拿到3000元奖励,那不是等于把电视机和空调都解决了嘛。”当时正在宁波打工的叶军得知消息后,马上带着妻子回到大田办起了农家乐。

如今,叶军的叶子农家乐平均每天都能接待10多桌游客,春茶期间忙得只能雇人采茶,成了大多数村民口中的老板。

“当时房子是现成的,装修了7个房间出来就拿到了21000元补贴,是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的大田村,街道两旁“农家乐”招牌鳞次栉比,与叶军一样从事“农家乐”生意的有46户,大田成了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村。

“大田村是前往千佛山、南尖岩等景区的必经之路,过往的游客不在少数。”说起农家乐发展,如今早已是大田村党支部书记的高桂松称大田就是具备农家乐发展基因。早在1983年,大田村就建起了全市首家农村俱乐部,面积达230平方米,这里棋牌俱备,还有音乐室、1500部藏书的阅览室及600多平方米的影剧院,是当时全省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2018年,大田村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农家乐年营业额逾900万元。‘卖风景’的大田村由此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个GEP核算村级试点。”

乡风文明代代传

“今天村里演大戏,谢焕荣又背着父母来到大会堂观看,久病床前也有孝子。”

——摘自赖石林2006年的《村情日记》

说到谢焕荣,赖石林眼里充满赞许。在他的“村情日记”中,谢焕荣的孝举出现了3次。

“我孝顺老人得到了赖石林的肯定,也上了‘村情日记’”谢焕荣非常自豪地说。他是大田村有名的孝子,父母年岁已高,行走不便,可每逢村里有演戏等热闹的事情,谢焕荣都会挨个把老父老母背到大会堂看,七八年时间,坚持不懈。

“我爸为建造村里的小学,捐了8000多元钱,也上了‘村情日记’。热爱公益事业得到了村里这位‘司马迁’的肯定,我们全家都很高兴。”高加长的儿子心里充满自豪。

“村情日记”记出了大田村的好风尚。干部为村里办事实、村民团结和睦、读书的好学成才、外出工作的争取上进等蔚然成风。就连村里的老人也争着为村里做好事。

大田村村前有巡门山,村后有金山,保持着良好的生态。但由于疏于管理,盗伐事件时有发生。1999年,大田村老年人协会主动请缨,要求负责对二座山进行保护。曾恒、程万能、周园源等14位热心的老人挑起重担,建起了义务护林队。他们年龄大的已有80多岁,最“年轻”的也已60多岁。几年下来,砍伐山上一草一木的行为就没有再发生过。

47年,47本村情日记,记录了大田村的村民勤劳创业、勤俭持家、勤奋好学、孝老爱幼、邻里和睦。是大田村变化的真实写照,更是丽水乡村发展的真实手稿。赖石林的叙述似乎有些琐碎,却从一个农民的视角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面貌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赖石林说,今后他还要继续写日记,记录生活,记录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记者 张李杨 肖靓 朱敏 通讯员 曹俊杰

相关热词搜索:民情 山村 记载 司马迁 年村事

上一篇:人社部拟发新规:民企评职称要破除唯学历唯论文倾向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