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别人眼中的“怪才”、“发明狂人”,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在坚守中“让梦想落地”,吹响了催人振奋的发明“集结号”。
他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敢为人先,开拓创新,40多年,创新研发95项科研成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研发出“国际首创五项”、“国内首创三十二”,荣获全国及省部级奖三十三项,其中金奖十项,银奖、优良奖、开发奖六项,的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他是,国家级科技功臣,其科研在促进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改善民生等多个领域,为我国科技强国事业的推进、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振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就是,北京国精机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级有贡献功臣获得者——张振国。
一位记者这样总结张振国:从他的成绩来看,不得不让人想起一个二十多岁刻苦钻研好学的青年人;一个三十多岁耿直的企业家;一个四十多岁饱经坎坷的发明家;一个五十多岁追求不止的科技实业家;一个六十多岁完成一百项科研成果的科学家。
一位领导说:振国同志能为国家做出这么大的贡献,他有四种精神。一是刻苦钻研的吃苦精神;二是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三是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四是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
许多亲友都说:“张振国要是挣钱,不要搞科学研究,不要干公家事。利用他的能力和技术办饮料厂搞房地产挣钱,能挣几十亿或几百亿”。
作为对国家和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张振国曾多次受到原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王兆国、刘延东、李源潮、倪志福、李金华、张梅颖及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方毅、杨得志、余秋里、胡乔木、秦基伟、陈慕华、胡启立等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张振国(左)
中国发明协会会长朱丽兰(左)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张振国(右)
张振国一生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受到了几十次表彰和奖励。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如何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带着疑问我对他进行了采访。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个发明家的奋斗历程。
自学成材技术革新成果不断
张振国 1951 年出生于陕北农民家庭,由于家境的贫寒只读完了小学。为了生活,从 16 岁开始从师学徒做木工聪明好学的他3 年学徒掌握了木工专业技术,能够独立完成木器制作、设计等工作。1969 年,他一人从陕北老家到宁夏银川市开始了打工的生涯,这年冬季被银川一家工厂招用为模型工,拥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文化水平低,看不懂图纸,给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知识的贫乏,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他决心从现在做起,从零做起。在以后的多年工作中,张振国除了加倍工作外,把业余时间几乎全用在自学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刻苦努力,张振国先后学完了初、高中的数学、物理课程和大学的《机械原理》、《材料力学》、《高等数学》等与工作相关的专业课程。
1974 年,张振国回到陕西省靖边县中学创办校办木工厂,他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和所学到的知识开始搞革新,先后研制成功了“木工车床”、“木工带锯机”、“木工钻床”等木业加工机械,将一个校办工厂搞得红红火火,推动了校办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扬和嘉奖。
他在靖边中学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公认,1975 年被调到靖边县木材加工厂任副厂长兼技术负责人。当时,这个厂的条件很差,一是厂房简陋,二是设备陈旧,三是缺乏资金。生性好强的张振国没伸手向国家要一分钱,要一台设备,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靠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术,设计并革新了“大带锯”、“万能细目带锯机”、“自动打眼机”、“多用机床”等 13 台/套木工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经陕西省有关技术部门鉴定验收合格,投入生产,不仅使生产率提高了 40%,而且使成本降低了 20%,并为国家节约几十万元资金。该厂当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单位、陕西省红旗单位。张振国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看到了发明创新的价值,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从此,他的命运就和发明创造联系在一起了。
在成绩面前他并没有满足,他有更高更远的理想和追求,那就是搞发明创造服务于人民。然而,仅靠白己现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上大学深造成了他心中的又一个梦。就在他梦想上大学的时候,有关部门认为张振国是位有培养前途的人才,组织决定送他上大学深造。上大学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地区下达的“自动静脉注射仪”和“并联钻套”、“多机头钻床”科研计划。
完成学业后,在人生抉择的时候,张振国决定回家乡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带领全县乡亲们脱贫致富。张振国深知自己家乡贫困的根源是技术落后,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只有靠技术,搞科研,搞创新。在榆林地区科委的帮助下,他主动牵头,自酬资金办起了科学技术实验站。他花了 3 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县 20 几个乡镇,考察本地资源情况,同时又去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了解市场信息,搜集技术情报。回来后,他带领职工克服设备简陋的困难,试制成功新型饮料沙棘汁、沙棘浓缩汁、沙棘原汁、沙棘酒等,还搞成果品肉类加工制品等 30 多个品种。
张振国的工作得到了县领导的肯定,1985 年县政府为了开发当地资源,决定成立县技术开发总公司,任命张振国为公司总经理。他上任后,组建了公司下设的四厂一站,既“北京丰台沙棘饮料厂“西安北斗沙棘饮料厂“陕西靖边县食品饮料厂”、“陕西靖边县综合加工厂“靖边县科学技术实验站”,公司产品不但销往全国各地,而且销到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他的努力下,该公司在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上均名列全国同类产品前茅,为陕西的经济改革做出了特殊贡献。张振国被团中央授予全国边睡优秀儿女称号并获得金质奖章,获得全国第二次自学成材先进个人、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陕西省“七五”竞赛特等奖、民办科技实业家等荣誉称号。在这期间他还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
红外线灭菌机 圆了一个创新梦
1987 年 12 月,张振国调人宁夏机械研究院,在研究院工作期间,他响应区党委和政府的号召,作为科技带头人来到了连年亏损被迫停产 2 年、院内杂草从生的中卫县人造板厂,主持该厂的工作。到任后,他从改造设备人手,使价值60 多万元 10 多台已报废的机器重新使用。他还研制改造人造板专用设备 13 台,开发试制成功 7 种新产品,其中 4 种产品填补了宁夏空白。科研给企业带来了生机,推动了企业的进步,使频临倒闭的企业死而复生。然而,他却因劳累过度住进医院。在住院期间他还不忘新科研和发明,在住院期间向设计院领导提出研究“红外线灭菌机”项目。由于当时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足,加之科研经费紧张等原因,项目没有得到实施。但是张振国并没有就此住手,他靠着一种执著的精神毅然决定创建民营研究所,自费独立完成超前的、红外线灭菌设备。
1991 年,张振国为了研究“红外线超高温瞬时灭菌机”等新技术,自己租用3间民房,将自己家庭微薄的积蓄投人到事业上,创办了宁夏长江技术开发研究所。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经历了资金不足、设备装备差、缺乏技术力量等重重困难,但他坚定一条信心:世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的拼搏,资金花光了,身体累病了,但是,4个科研产品在这里诞生。其中,“红外线超高温瞬时灭菌机”属国际首创。其技术改变了利用蒸汽对流体食品灭菌的原始方法,解决了超高温灭菌的一个难题。
张报国研制的“红外线超高温瞬时灭菌机”受到了业内人士和专家好评。证明了自法国路易斯·巴斯德19世纪初期创立的巴氏杀菌延续至今,人们始终在以蒸汽为热源对牛奶包括食品进行杀菌和灭菌的一次革命。该设备不但是红外线灭菌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同时将智能化控制等高温技术与灭菌工艺相结合。创新发明的实现是巴斯德之后食品灭菌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巴斯德后的又一个座不朽的丰碑
这一高新技术项目,引起了自治区科委的重视,自治区专利中心聘任张振国为宁夏专利技术开发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1991 年 10 月,“红外线灭菌机”参加第六届全国发明博览会,并获得铜奖。在同年召开的全国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上,“红外线灭菌机”获金奖。1992 年在中国首届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再获金奖。
在宁夏专利研究所工作期间,张振国同志还与他的同伴们研究出系列电热产品:全自动快速电热开水器”、“沐浴器”、“洗发器”等被有关专家认为是目前市场上电热水器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其中,“全自动快速电热开水器”获得国家专利。
这时,一家新加坡公司邀请他出任该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但是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有现在的成绩,完全是国家培养的,报效国家,造福于人民是他心底最坚定的信念,对方的好意被他婉言谢绝了,他选择了留在宁夏继续完成他的事业。
在自治区科委及专利中心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一个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工业实体——宁夏海力得高科技实业总公司成立了,张振国担任总经理。在实际工作中因科研经费紧张给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但他没有被困难压倒,自筹资金坚持科研开发与应用技术推广相结合,历经8年的磨练,红外线灭菌机从第一代研发到第六代。
21世纪之初,终于研发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牛奶专用红外线超高温瞬时灭菌机”,填补了国际红外线灭菌技术在牛奶领域应用的空白。为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造福于社会,张振国提出了“开拓红外线灭菌技术新领域,为造福人类做贡献”的口号。
为了实现目标,张振国与他的伙伴在北京中关村上地国际科技创业园创办了高新技术企业一一北京得吴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他们在以牛奶灭菌为主的第六代红外线灭菌机的基础上开发了燃气式化糖机等无污染、环保型红外线系列食品机械,开发了可直接替代由蒸汽锅炉提供热能的灭菌、预者、化糖等食品机械。这些机械全部采用国际先进的电脑控温、红外线辐射加热技术,弥补了传统灭菌设备的诸多不足,而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易于维护、生产过程无“三废”、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由单一设备发展到现在 8大类 54 种规格,从奶制品行业拓展到酿造、制酒、饮料、医药、化工等行业。
产品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军企使用占大比重如;中央军委后勤部食品基地、解放军总参基地、解放军新疆马兰63650部队、解放军总参三部61062部队乳品生产基地、解放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乳品饮料品牌用户:露露、天润、香港福斯,三鹿集团、完达山乳业等;调味品品牌用户:六必居、宁化府益源庆、食客缘、龙门米醋、宽牌、灯山井等;中药液用户:滨州中医院中药厂;饮料果酒用户:烟台葡萄酒、青岛饮料厂、维康饮品等。
“红外线智能超高温瞬时灭菌机”产品优势:
(一)节省能源、绿色环保
“红外钱智能超高温瞬时灭菌机”节能环保。该机系国际首创的专利技术,荣获国际专利金奖。科学家张振国教授经过40年刻苦研发,在原来红外线灭菌机的技术基础上,不断创新,终于在2022研发成功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大生产能力的“红外钱智能超高温瞬时灭菌机”,每小时最大生产量20吨。是食品、饮料灭菌保鲜的一次革命性创新。一种替代传统天然气蒸汽锅炉的灭菌设备。
该灭菌机广泛用于牛奶、药液、饮料、酱油醋、果酒、医药、保健品等产品的灭菌达到商业无菌外(完全可以不添加防腐剂)。使用“红外钱智能超高温瞬时灭菌机”设备比天燃气蒸汽锅炉灭菌设备可节省投资50-70%,不需要再购买锅炉、不用建设锅炉房、不用专业锅炉工,节约生产成本65-75%。
用传统的天然气蒸汽锅炉灭菌机的耗能:生产1吨液料(食品)需45--80元。采用“红外钱智能超高温瞬时灭菌机”生产1吨液料(食品)白天仅需要13.6元耗能费,晚上需要5.6元费用。
全国现有使用天蒸汽灭菌机大近30万台,如果全世界、全国推广“红外线智能超高温瞬时灭菌机”20万台,以每小时生产能力以五吨计算“红外线智能超高温瞬时灭菌机”,灭菌每吨液体比传统蒸汽灭菌机节约能源费59.43元,每台、每班(八小时)可节约能源费4754.4元,每年生产时间按300天计算,每年、每台节约能源费118.5万元。推广20万台可每年节约能源费2377.2亿元,使用十年可节约23772亿元。还能给国家纳税几佰亿元。能让全国饮料食品企业实现无污染绿色工厂。
(二)节约成本
年产量2万吨饮品的单位投资及生产成本说明
1、以每小时生产量十吨“红外钱智能超高温瞬时灭菌机”计算,每年可节约能源费118.5万元。没有任何废气,保护环境,建设无污染绿色食品厂。
2、红外线智能超高温瞬时灭菌机总投资56万元,与传统蒸汽灭菌机总投资103万元,灭菌机、锅炉及锅炉房、水处理设备。红外线电脑超高温瞬时灭菌机节约投资27万元。
3、红外线电脑超高温瞬时灭菌机,年生产2万吨饮品能源成本27.6万元。传统蒸汽灭菌机年生产2万吨饮品能源成本146.15万元,红外线智能超高温瞬时灭菌机年节约生产耗能成本118.5万
(三)口感更佳
使用红外线智能超高温瞬时灭菌机技术也是保护食品中营养成分、口感、颜色的最佳最先进技术,此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了灭菌与营养成分对温度有16倍敏感度这一世界科技成果。
(四)红外线智能超高温瞬时灭菌机”与“传统蒸汽灭菌机”相比有以下七大综合优点
1、降低设备投资:50-70% ;
2、降低产品成本:65-75% ;
3、节省人力:1-2倍;
4、节约厂地:99% ;
5、实现0污染0废汽排放的绿色工厂;
6、灭菌温度高、瞬时、减少营养损失;
7、红外线智能新技术代替传统灭菌法,高效节能减碳。
张振国教授辛勤耕耘取得的成果已使他名声在外,他的事迹被录入《国家级科技功臣名录》、《世界名人》、《共和国建设者》、《中国专家学者》、《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中国优秀企业家》等名刊名典。
被《中央电视台》、《宁夏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科技报》、《中国食品报》、《经济参考》、《科技报》、《光奶业报》、《农产品加工报》、《北京日报》、《首都信息报》、《北京信息导报》、《北京晚报》、《广告报》、《陕西日报》、《陕西科技报》、《陕西农民报》、《宁夏日报》、《宁夏画报》、《中国乳品工业》、《中国乳业》、《中国乳品》、《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乳业导刊》等三十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专题宣传报道。
回首以往,张振国感慨万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生在世,总得干点什么,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好,干出点名堂来。为国家、为人民、干点实事!”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拼搏奋斗,回报他的是累累硕果。但他这几十年当中所经历的磨难与挫折,压力与阻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国家级特殊贡献功臣、发明家张振国教授将一生献给人民和祖国的建设事业,他将全部才智和毕生精力献给伟大的科学事业,在他有限的生命里,用他毕生的精力著写出了人生最辉煌的乐章。如今,他和公司的全体员工正在为民族的繁荣昌盛,社会的进步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 我们祝愿他:在荆棘路上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