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学生时代,都使用过这样一部堪称“宝典”的工具书,它以权威、全面、准确著称,历经岁月沧桑,不断修订完善,始终如一地为广大求知者照亮前行的道路。这部工具书,就是大名鼎鼎的《辞海》。本期节目将一同探讨《辞海》这部巨著背后的故事、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以及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
秦志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上海辞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辞海编纂处主任,中西书局总经理,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曾获2021年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19年首届长青出版新人奖、2013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2012年上海出版新人奖,2009年“上海文化新人”提名奖等荣誉称号,系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对于《辞海》的发展历程,秦志华表示,《辞海》是我国唯一的一部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的主要功能于一体,而以百科知识为主的大型综合性词典,可以说古今中外都涵括在内。它最早于1915年由中国近代出版家陆费逵动议编纂,1936年出版上册,1937年出版下册,出版之后影响广泛。1958年启动第一次修订,《辞海》(未定稿)上、下两卷于1965年4月内部发行,是为第二版。经过持续编纂修订,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79年、1989年、1999年、2009年、2020年陆续出版《辞海》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第六版、第七版。
《辞海》的编纂修订汇聚各个时代众多一流专家学者,先后由舒新城、陈望道、夏征农、陈至立担任主编,由苏步青、谈家桢、费孝通、赵朴初、谭其骧、胡焕庸、贺绿汀、叶叔华、李大潜、陈尚君等担任分科主编或作者。他们薪火相传、承前启后,保障了《辞海》的权威性、准确性,在读者心中树立起一座文化丰碑,并赢得了“对不对,查辞海”的声誉和口碑。
在《辞海》数字化创新方面,2015年《辞海》(第七版)编纂出版启动大会上,陈至立主编就明确《辞海》网络版要“与纸质版同步推出”,经过近六年的开发建设,《辞海》网络版于2021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是我国第一部走向互联网的大型综合性辞书。网络版在收录纸质版所有内容的基础上,不仅为其中的汉字配置了人声朗读、动态笔顺、笔画部首、汉语组词等基础信息,同时还呈现了从甲骨文到小篆的古文字形体源流,并集合历代名家的五体书法单字,可基本满足用户汉字学习的各类需求。在百科知识方面,不仅有词条的权威释义,还配有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更丰富、直观地反映词条内容。通过推荐词条形成的知识导图,以及由相关词条聚合而成的万国志、地方志、人物志等专题板块,网络版可实现从词条的被动查检到知识的系统学习。《辞海》网络版包括网页版、App版和微信版,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知识查检需求。作为数字化知识服务产品,《辞海》网络版的持续建设和升级迭代,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牌影响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辞海》网络版上线后不久,上海辞书出版社即启动在线修订工作,组织了130多位分科主编结合学科最新发展和用户实际查检情况及时增补词条内容,先后于2022年9月、2024年3月更新发布了《辞海》网络版2.0和3.0版本,累计增补各学科词条6万多条,其中百科条目和语词条目约各占50%;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等机构合作,增设了“百年党史”“术语查询”等专题栏目;着力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增加多媒体知识内容,优化用户使用体验。截至目前,《辞海》网络版已为550多万用户提供了近5亿次的知识查检服务,App注册个人用户数40多万,被列入中宣部《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高标准建设”重点工程。所有购买《辞海》(第七版)纸质书的读者,也可以通过扫描图书版权页上的二维码登录《辞海》网络版,体验不一样的阅读查检感受。
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重点工作大概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推进落实《辞海》中长期发展规划,包括《辞海》(第八版)的编纂出版、《辞海》外译计划的分步实施、《辞海》网络版的全面提升等;第二个方面是深入研究内容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应用场景,开发“写作助手”“知识问答”“知识纠错”等新一代数字化产品;第三个方面是进一步保持汉语工具书出版的优势地位,与《辞海》《汉语大词典》的持续编纂修订相结合,顺应学科发展需求,策划组织一批面向各专业领域的工具书,切实服务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