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微中堂家具形制和陈设标准时,有必要对传统中堂家具的沿革作一简要的探究,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也是给微中堂家具添加一个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标签。
1、中堂家具的历史沿革
中堂是宰相的别称,在唐朝时就已这样称呼。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说:“唐设政事堂于中书省,以宰相亲领其事。”人们取中书省的“中”字和政事堂的“堂”字连在一起而称宰相为“中堂”。但中堂两字以“正中的厅堂”的含义出现则早很多,如《仪礼•聘礼》:“公侧袭,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间。”《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安国君谓华阳夫人曰:‘吾儿至矣!’夫人并坐中堂以待之。”
自然,中堂家具的单件器形的记载要远远早于以上年代,距今两、三千年的甲骨文、金文中已经有早期家具的形象痕迹,我们能从中看到人类从事祭祀活动的肢体语言与类似家具的物品组合而成的画面。在祖先的祭祀活动中,它们起着桌、案的功能,所以,广义的中堂家具应该在中堂名称出现之后即谓之。
现在的中堂家具特指的是摆放在“堂屋”、“厅堂”或“会客室”正中的一整套带有案(几)桌椅的组合家具。笔者认为,中堂家具的标准化出现或一致性的认同应该在唐宋时期,但由于战争动荡、社会变迁和使用损耗等多方面的原因,唐宋时期的家具在国内以实物的形式,能经过近千年风雨传承下来的已不太可求。
2、中堂场景和普及地域
一个厅堂如果没有中堂家具显然不能称之为中堂,两者是一个整体,互相伴随着发展。过去的中堂按使用场景来分,大致可分为府衙、宗祠和家堂三类。其中官府衙门的中堂相当于现在政府部门办公场所的会客厅,起公务接待之用;宗族祠堂的中堂其主要功能在供奉祖先、进行议事和宗亲聚会等;居家厅堂的中堂布置相对简化,除会客、行礼仪和家庭祭祀的功能外,家庭的日常起居使用位于首位。其次按使用的地域来分,中堂家具几乎涉及所有汉文化影响的地方,在民间覆盖最广的是徽州地区,这也许同徽商的勤俭进取、贾而好儒、乡谊宗族的传统观念相关;另外在苏杭、京津、山西福建山东、郑州开封西安等许多地区,达官商贾、书香门第和大户人家的宅居(邸)中也都必设中堂,在现在的影视剧中能常看到这样的画面。第三按家具的制作地区来分,主要分为苏作、京作、广作、闽作(现在以仙作为代表)、浙作(现在以东作为代表)、晋作、鲁作、徽作等,各有地方特点和工艺风格。由于明清时期多以黄花梨、紫檀木、铁力木、鸡翅木、榉木、榆木、柞木等硬木制作中堂家具,同时年代也不是很久远,所以传存下来的较多。
3、中堂家具的常见款式
现在常见的标准化的中堂家具组合,其八仙桌的宽一般在88-120cm之间,两把太师椅的椅面宽度在60-75cm,翘头案长205-270cm,高98-119cm,八仙桌加两把太师椅的宽度基本等同于翘头案的长度。在实际使用中,常在翘头案的两侧置放一对花架,高度大于翘头案,有玉树临风之感,同时在两侧放置对称的椅几家具(一般采用同款式椅子),构成一个庄严规矩的会客和礼仪场所。另外,也有把八仙桌换成长方形供桌的,或条案(供案)长度做到3米以上的,尺度更大,场面更大。
一般来说,太师椅是中堂座椅的标准款型,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太师椅是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放在皇宫、衙门内带有官品职位的涵义,放在家庭中,也显示出主人的地位。太师椅特别是灵芝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它体态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
常见的传统中堂家具陈设布置
4、中堂文化和当下精神
中堂是人们日常起居的主要活动之地,是迎宾宴客、喜庆祭祀的场所。中堂在家庭生活中所蕴含的“孝悌忠义、长幼有序”的伦理感,“典雅庄重、秩序井然”的主基调,体现了儒家文化在“仁、礼、中庸”三个方面的精髓,其核心是“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等德道思想”,它和我们现在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精神传承,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中堂儒家文化作为一个家庭的精神主导,将道德教育深入到日常生活,既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引导着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发挥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传统文化是一部道德文化教育的历史,文化教育的承传,始终贯彻着全民族“尊道贵德,敬天爱地,爱国敬亲,尊师重道”的精神文明核心。中堂儒家文化,饱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伦理的教化内容和进行教化的方式,这种“内容”和“方式”,曾为人类文明做出过贡献,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