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里,赤木明登的漆器,是柳宗悦所提出的「用与美」的化身。这位日本当代最知名的漆艺家,影响力却绝不仅限于漆艺。作为一位拥有自身哲学的工艺实践者,他的思考和著书,启迪了一批在各个领域做东西的现代手艺人。
理想国于2017年引进赤木明登《漆涂师物语》,今年又出了《形之素》《二十一世纪民艺》《寻器之旅》。2020新年伊始,山下携手拙考,举办赤木明登漆器展。也是时隔三年,赤木先生第二度在上海举办个展。从食器、花器到茶器,除了种类丰富的作品,主办方还特别准备了茶会和食宴,邀请习茶近四十年的赤木先生为我们呈茶,并用他的漆器享用晚餐。
美物抵心
赤木明登漆器展
时间
2020年1月4日-1月19日 10:30-21:00
地点
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路91弄54号 山下茶空间
观展
预约TEL:18217708813
展览免费,观展需预约
创作分享会
1月4日 14:00-15:30
嘉宾:赤木明登
报名详询微信或致电18217708813
分享会免费,席位有限
主办
山下 X 拙考
展览特别活动
草木成佛・茶会
1月5日 15:00-16:30
茶人:赤木明登
人数:6人
费用:500元/人
特别晚餐会
1月5日 18:30-20:30
嘉宾:赤木明登
人数:4人
费用:680元/人
茶会与晚餐会报名
请详询微信或致电: 18217708813
瓶子系列,赤木明登作。(展览有售)
赤木明登的关键词
文 / 逸雯
对现代的中国人来说,漆器离日常很远,被摆在工艺品的位置。又往往嵌着繁复的装饰,难以融入生活,因而陌生。在日本,使用漆器的历史却从未间断。它是高贵的象征,也是可以使用一生的器皿。
漆艺不同于其他手工艺,拥有极复杂的流程工序,也无法靠个体单独完成。本身的技术难度,让分工协作成为必然。
赤木明登所做的,是上漆的最后一道,也是决定性的工序:上涂。“一个漆涂师要花十年时间,才能看懂上涂的好坏,而要能作出自己理想的上涂,又要再花十年。”他如是说。
从1989年举家搬到日本最大的漆器产地轮岛学艺,恍然间三十年过去。三十年的创作生涯或许无法以一篇推文涵盖,但我们还是可以梳理出一些关键词,看懂他的漆器。
1
- 摒弃原创 -
“世世代代的器形之于我,如歌枕之于芭蕉,引我们各自踏上了回溯往昔之旅。从古至今的器物造型也串联在一起,宛如生命的DNA链条。我制作器物已有三十个年头,如今才终于探到一点其中奥妙,窥到了遥远彼岸的微光。”
赤木明登《二十一世纪民艺》
赤木明登把自己的工作定义为“摹写”。他的漆器,型大都来自古器,有源头可依。和大部分创作者不同,不原创,正是赤木明登恪守的信条。
他说:“我没有创新的欲望,我潜心于延续轮岛自古传承下来的传统器型,发现、守护其中的美。”
赤木明登以江户时代末的轮岛漆涂饭碗为原型摹写的轮岛纸衣饭碗。(展览有售)
这是有原因的。“在日本这片最大的漆器产地经数百年流传下来的器型,已不存一丝赘笔和牵强。自然中的漆液本身已经完美,古代的漆匠不强加自身的意志于材料,而是懂得聆听漆液的诉求,并由此找到了最理想的形态。而我想做的,就是去挖掘他们的智慧,并延续下去。”
但“摹写”和单纯的复制或模仿,截然不同。因为型虽一样,线条却可以千变万化。“找到器型中最美的那根线条,便是我的工作。”
所谓摹写,便是通过对器型不断反复的探求,由此接近自然材料的本质,因而充满了创造性。
正法寺碗,赤木明登作。型取自日本岩手县的禅寺正法寺传来的三重碗,最早为禅僧使用。(展览有售)
高野型水瓶,赤木明登作。型源自平安时代从中国传至日本高野山的密教法具之一,为供花之用。(展览有售)
瓶子,赤木明登作。型取自平安时代,最早的源头则来自中国的梅瓶。(展览有售)
轮岛涂中国茶杯(内侧施以纯金银粉),赤木明登作。摹写自赤木先生在香港购得的一组清代漆涂茶杯。(展览有售)
2
- 不做多余之事 -
“我渴望呈现的漆之面貌,是既能表现由内向外的张力,传达出紧张感,同时对于外部的施力,又能呈现柔软的视觉效果,最终还能谛听到寂静之声的表情。”
赤木明登《二十一世纪民艺》
我问赤木明登,漆涂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沉思片刻后他答:不做多余的事。
这句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的答案,道尽了手艺的秘密。
手艺的世界没有标准答案,每个手艺人只能用自己的工具、找自己的方式。赤木明登的上涂,因而体现了他对工艺的理解:除了为漆液上色所必要的颜料之外,不用任何添加物,并且用毛刷上完漆后,不能留下毛刷纹与毛刷境(分别指一定宽幅的毛刷在表面平行通过时留下的动线与分界线)造成的不均与偏差,或是按压毛刷节奏不同所产生的痕迹。旨在不进行其他任何工序之下,让表面呈现如深水静流的湖面般,暗潮涌动而又波澜不惊的表情。
这段诗意的阐述如此重要。它向我们提示了他的美学,让我们看到了最纯粹的漆器。赤木明登减少了漆艺中人为的“艺”的成分,但他的少是如此之多。
3
- 去“我”,以至无我 -
“于我而言,做东西,就是一门让自己消失的学问。被束缚的小我消失,直至抵达无心,进入毫无作为的状态时,美便会翩然而至。”
赤木明登《无名的道路》
在赤木明登的学徒时代,匠人的世界依然恪守传统的师徒制:师父不教,徒弟靠观察记忆,自己摸索。积累至少五年的修业,才能独立出师。
赤木明登的工坊,目前有七位弟子。时间最长的一位已在这里工作了10年。
赤木明登身为创作者对民艺的流变异常敏感。即使在同一个时代,不同场地的工艺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还保持着传统的风味,保留着日本古老的的民艺馆;有的则开始探索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有的则走得更远,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发展可能。在两人的思考中,我们近乎平行地观看了民间工艺在今天得以生存的三种可能。
《二十一世纪民艺》
本书是日本当代漆涂名家赤木明登,将自己在杂志专栏上连载八年的文章,进行增补、修改后的整理之作。面对地方工艺越来越庸俗化,本作日常使用的民艺品也与生活渐行渐远的现状,赤木明登重拾《工艺之道》,潜入民艺世界的源头,并在自己的生活中体悟“何谓美物”,写下了这部与他的漆艺生活融为一体的民艺新论。
柳宗悦说,美的器物上有救赎之道;赤木明登说,柳先生的文字救了自己。他参照柳宗悦经典著作《工艺之道》的书写结构,令相隔近一个世纪的《二十一世纪民艺》与之仿若形成互文。赤木明登追随着柳宗悦对美的敏锐与求索,同时也因应时代现实的更新,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补充,甚至怀着尊敬之意给予批判。
书末附赤木明登特意遴选的20件最能代表当下民艺之美的物品,直观地传达作者对美物的眼光。
《漆涂师物语》
二十岁过半,突然放弃在大都市东京的杂志编辑生活,来到日本海的边缘小岛,从头开始学习一门传统手艺——漆艺。赤木明登的另一段人生开始了。
本书是已经成为漆艺师,并在工艺美术领域获得一定地位的赤木明登,回溯自己从艺历程的自传性散文。作品完整记录了一个门外汉从第一次接触到漆器到最终做出独特作品的过程。在这个出师的过程中,作者审视了漆这种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涉及到艺术的审美性和实用性这个永恒命题;更为重要的是,记录了作者从稳定工作场所辞职进入艺术领域的心境变化,在技艺的精进中探索了个人的自由。
《形之素》
75件珍贵收藏,纵贯古今东西的工艺世界,以制作者的视角,观看人类文明的遗产,精美的摄影传达器物神髓。
三位日本顶尖手工匠人——漆艺家赤木明登、陶艺师内田钢一、锻金师长谷川竹次郎——分别从自己多年的收藏中挑选了25件精华以展示介绍。这些藏品跨越了文化和时间,在逐一的说明中,作者探索了自古到今人类“造物”时如何展现对“形”的理解。三人的制作者立场也渗透进论述中,讨论了生活在现代的工艺匠人如何从古代传承又超越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