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风起,防范卒中要及时

2019-11-04 10:12:02    人民网

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突发急症,一旦发生,将对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给患者及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秋冬季节是卒中的高发季节,专家提醒,此时更要积极预防,以免给卒中的发生创造“有利时机”。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卒中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导致残疾的第三大原因。中国是世界上卒中负担最沉重的国家之一,约占全球卒中死亡率的三分之一。如何能促进全社会关注卒中危害,进而以预防为主,远离卒中是当务之急。

卒中也有中国特色

我国现有卒中患者1494万人,患病率为1114.8/10万,每年新发病例、脑血管病死亡病例分别为330万人、154万,在中国各种死亡原因中排名首位。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卒中患者的发病年龄更早,比西方人早了10年。据统计,我国卒中第一次患病集中在63岁~65岁,而西方国家平均74岁~75岁第一次发病。正是因为发病年龄早,所以我国患者的预后跟西方不太一样,中国卒中患者病后,留残的程度相对比国外低,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的治疗水平比国外高。需要注意的是,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中国的卒中患者中,出血性患者更多,大概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所以在预防方面,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

不仅如此,同样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患者更多的病变来自于颅内,而白种人更多的是来自颈动脉,所以,在中国做颈动脉筛查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我国更需要的是把颅内血管情况弄清楚。

此外,在早期用药的时候,中国患者的用药情况更复杂。中国有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个系统,所以在用药的时候,这三个系统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没人知道,药物不良反应也没有数据,所以较之国外,使用同样的药物,我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加之药物基因的不同,使得同样的药,对于不同种族的反应完全不一样,这样就造成我国无论是在预防、筛查,还是未来急性治疗和长期管理等方面,都要综合考虑我国的特点,切不可全盘照搬海外的知识或医嘱。

了解五大危险因素

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但卒中可防可治,早期积极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及规范化开展卒中治疗,可有效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卒中的预后。因此,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知水平,从高危因素入手,预防卒中已经迫在眉睫。

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东亚人群位列前五的卒中危险因素分别为高收缩压、低水果饮食、高钠饮食、吸烟和空气污染。而卒中预防应从危险因素入手。举例来说,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越高,因而,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血压管理,同时避免情绪的大幅度波动等。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膳食,减少富含油脂和高糖食物的摄入等,克服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还要保持情绪平稳,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诊早治,这些都是预防卒中的重要方面。

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对于卒中的防治,医生的诊疗水平也尤为重要。而基层医院作为卒中患者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分级诊疗的关键区域,提高基层医生卒中诊疗水平势在必行。

通过对基层医生进行卒中规范诊疗培训,对公众进行卒中预防宣传、教育、帮扶,可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率和生存率,有效降低卒中患者的死亡风险,从而改善中国卒中治疗现状。中国卒中学会正在探索在县域、城市社区建立区域范围内的卒中防控基地,对基层医生进行卒中规范化诊疗培训,组织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并逐渐形成推广机制。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人们的卒中预防意识,提高公众对卒中迹象的认知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从而实现预防卒中的目标,世界卒中组织将每年的10月29日设立为“世界卒中日”。今年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主题为“预防为主,远离卒中”。值此之际,由中国卒中学会编写的《中风患者和照料者手册》和《2019世界卒中日主题海报》正式发布,手册面向卒中患者和他们的照料者,内容涉及卒中预防、急救以及恢复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内容深入浅出,以生动有趣、轻松易懂的漫画故事形式进行科普,旨在为卒中患者和家人带来更多方便,提供更多延续性帮助,为预防卒中再复发和卒中后康复提供参考。

此外,中国卒中学会还发起并组织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联动,同步举行义诊、科普讲座等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约3万名红手环志愿者,也开展了健康科普公益活动,旨在让更多老百姓关注卒中危害。

(作者:王拥军,系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田雅婷整理)

相关热词搜索:又是 防范 卒中 秋风起

上一篇:秋季皮肤干燥?这款润肤茶喝起来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