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在水弄阵地当兵是啥滋味,相信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答案。或许,有人品出了苦难的回甘,有人闻到了青春的气息,有人收获了爱情的甜蜜……但阵地所有官兵都会说这样一句话:“上山常怨,下山总想,待久了就不想离开了。”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二十八连水弄阵地坐落在石山断崖上,一茬茬阵地官兵战天斗地、与石为伴,洒下泪水和汗滴,也留下了深情与大爱——
石崖上的哨兵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特约通讯员 宋邦稳
西南边陲,朝阳初升。坐落于广西边境的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二十八连水弄阵地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每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扫过阵地,漫山遍野的花儿开始抖擞精神,班长廖晓斌闭目轻嗅,清香徐来。这里的花香陪伴了他13年,他是阵地驻防时间最长的兵。
景色宜人,现实却没有那么美好。“石头山上,石头最添堵!”廖晓斌说,石山上建营房,很难方正;乱石堆里修训练场,伸不开手脚;石头缝里种菜,能成活的不多;就连巡逻道的很多路段,也是开凿在石山上,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能行车的地方很少,大部分是台阶和陡坡。
更难的是,连队通往阵地的盘山路,经常因为落石塌方而中断。今年雨季,一次暴雨过后,廖晓斌听见远处巨石滚落的“轰隆”巨响,心里一惊:“完了,明天又得下山背水和菜了!”果然,第二天连队打来电话:落石阻断了山路,给养车被堵在了半道上。
“石头添堵”,在这个阵地由来已久。第一茬官兵入驻之初,到山顶的观察哨执勤,要贴在山壁上一点点往上爬。石头上长满青苔,稍不注意就会摔倒、磕伤,甚至滚落。后来,官兵们开始在石山上开凿台阶,不知换了多少茬人才凿到山顶,总共有1143级,相当于40层楼高。今年,旅里请来建筑公司,用了20吨钢管给台阶装上护栏,这下官兵拾级上哨就有了扶手,再也不用担心跌倒滚落了。
阵地名为“水弄”,实际很缺水。早些年,官兵用水基本靠收集雨水,后来阵地通了车,也只是建了蓄水池,依旧靠天吃水。有一年冬天刚过,一名新来的战士趁大家午休,悄悄把阵地里里外外打扫清洗了一遍。起床后,看着干干净净的阵地,排长一声哀嚎冲向蓄水池,果然不出所料:蓄水池见了底。如果再次蓄满,需要等下一个雨季来临。
多年之后的今天,阵地有了两个大蓄水池,一个用来收集雨水,供官兵们洗洗涮涮;一个用来装干净的饮用水——饮用水要从山外一个乡里运进来,来回一趟三四十公里。
用水困难时,官兵们会怀念雨季;但雨季到来,他们又烦得不行。廖晓斌说,在这里十几年,年年雨季都有灾难,今年也不例外。这不,路断了,车上不来,他和战友连续半个多月,只能徒步出山背水背菜。
不光道路经常中断,这里的手机信号也是时有时无。曾有一名排长刚换防到阵地,附近的通信基站就被山洪冲毁了,从此便与热恋的女友失去了联系。3个月,等恢复了通信,女友已经成了“前女友”。还有一年,中士向卓休假相亲成功,假期结束归队时,姑娘非要跟他来阵地看看。于是,两人先后换乘高铁、大巴、中巴来到乡镇,再租车到连队,一路折腾三四天。姑娘还没到他坚守的阵地,第二天一大早就悄悄回去了。后来大家形成默契:领结婚证前,决不能让恋人到阵地来。
由于驻地偏远,官兵们几乎成了“与世隔绝”的人。“去年国庆,我爱人从省城带来生蚝,给阵地也送去了一份。”连队指导员邹镇泽眼圈红红地说,“晚上,四级军士长郝青瑞从阵地给我打来电话说,这是他当兵16年第一次吃生蚝,以前在县城见过,但没舍得买……”
如果有人问,在水弄阵地当兵是啥滋味,相信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答案。或许,有人品出了苦难的回甘,有人闻到了青春的气息,有人收获了爱情的甜蜜……但阵地所有官兵都会说这样一句话:“上山常怨,下山总想,待久了就不想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