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不是宝库,或许有人认为仍有价值,那么,如何传承、发扬这些有价值的东西?
首先,如果中医中药作为一种医学传承,首先,就得承认,医学是为人服务的,不是为文化,为民族自豪感,那么,就必须承认疗效标准。以及科学的确定疗效。其次,普通人没有义务传承中医,传承、发扬中医,是医学家、科学家的事情,是靠科学的方法论,去做实验、写论文。屠呦呦从青蒿中发现青蒿素,是对中药的传承与发扬,但是,熬青蒿水喝,不是传承。
第三,科学不光解释,也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方法论。包含医学在内的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越朴素的直觉或者代际的经验传承,发展出诸多方法,比如正交实验方法、统计检验等等,再比如,那怕是经过严格实验的西药,不同的人仍会有不同的反应,对此,现代医学发展出来的方法是,循证医疗,而不是回到朴素的直觉。所以,绕开科学方法的实践,不是正确的传承中医中药的方式。最根本的,正如前面说的那样,要老老实实的承认,中医的发展之路,前面一段,已经被西医走过了。现在,只有接着这条路走下去,另起炉灶,是不科学的、愚昧的。
四、中医是对现实的妥协
如今我们这么激烈的争论中医,不是为了争论的愉悦,也不是为了卖弄智力的优越,而是基于即将到来的严峻、甚至残酷的现实,而理应承担的道义责任。这是一个现实而沉重的话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费用压力与中医兴起之间的关系。很多人会说,中医一点都不便宜,冬季进补的膏方几千上万。中医的确可以很贵,但是,中医也可以很便宜。
由于疗效没有确定的标准,药方也没有确定的标准。这就使得同一种病,几千的药和几十块的中药,没有任何标准可以判定其疗效到底如何,这就是中药为什么可以便宜的原因。一个富人,进行西医治疗,花钱如流水,一个穷人,在街边的中医诊所——如今也不同资质了——开出一个千年秘方,费用100。他们都觉得自己得到了治疗。这个不确定性,是穷人的希望,也是老龄化国家医保压力的减负之策。
实际上,这种思路,也存在于WHO的文件中。WHO有提倡各国发挥自己传统医学的政策,但这类政策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缺医少药,缺乏医疗经费的情况下,起到一个补充,或者更直白的说,安慰作用。
如果说当下中医与西医之辩中有情感因素的话,我想,或许,就是悲天悯人这四个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