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和魏征,一直一来都被作为明君贤臣的标杆。魏征在世期间,前后劝谏200多次,大都被唐太宗采纳。等到魏征去世后,唐太宗给魏征的碑上“作文”。唐太宗还曾悲痛地说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教科书上一般也就写道这里,算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后来唐太宗却又下令推倒魏征墓碑,使得魏征后人的家业直接衰落了。
魏征成长经历
魏征字玄成,今晋州市人。“少孤,落魄”,然而魏征有很大的志向。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魏征曾用道士的身份做过掩护。后来魏征投奔瓦岗首领李密,只是李密并没有重视他。等到李密投奔李渊时,魏征也跟着一起来。只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魏征在李渊集团内也并没有显露名声,魏征自请到东部区域去做招抚工作。此时,李勣(徐懋功)还打着李密的旗号固守一方,在魏征的劝说下投靠李渊。
只是魏征运气不怎么好,正好碰上窦建德前来攻打,把魏征俘获,让他做起居舍人的官职。等到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和裴矩一起逃回关中,遇到当时的太子李建成,魏征被任命为太子洗马。魏征作为李建成的谋士,认为秦王李世民的势力太大,曾劝李建成早对李世民动手。等到“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为帝,责备魏征:“你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你说我怎么处置你吧!”魏征的回道也很硬气:“如果太子早听从了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了。”“王器其直,无恨意。”从此,魏征便被李世民逐步重用,以大胆进谏著称。
魏征多次劝谏唐太宗
魏征“有志胆,每犯颜进谏,虽逢帝怒,神色不徙”。有位大臣的女儿美貌而有才,皇后想让她成为唐太宗的妃子,已经开始准备册封。此时有人说该女子已经许配过人家,魏征听说后,把情况告诉了唐太宗,并谏请停止册封。“帝痛自咎,即诏停册”。另外一次,唐太宗想要出去游玩,已经准备好行程又取消了。魏征对此感到好奇,就问唐太宗原因。唐太宗说:“害怕你(进谏),所以就取消了。”其他诸如此类的劝谏还有很多,在几千年的历史上绝对可以称得上美谈。
但魏征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贞观七年之前,长孙皇后还在世。即使魏征犯颜直谏,有时得长孙皇后劝解,李世民也能虚心接受。等到魏征快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问他还有什么心愿,魏征说担心自己的身后事。此时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幼女衡山公主也在一旁,唐太宗随机把她许配给魏征儿子魏叔玉(后来唐太又取消了婚约,另嫁他人,可见魏征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以此来安慰魏征。只是此时的魏征已经病入膏肓,连谢恩都已经不能。
魏征逝世后的情形
唐太宗带太子和衡山公主探视魏征病情,并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儿子,可见恩宠异常。等到魏政去世后,“帝临哭,为之痛,罢朝五日”。等到魏征出殡的时候,“帝登西苑西楼,望哭尽哀”。唐太宗还让晋王李治(后来的唐高宗)亲自前去祭奠,“帝作文于碑,遂书之。又赐家封户九百”。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唐太宗和魏征的关系到达了最亲密的程度,但后来的风向却是急转直下。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非常思念他,常常登凌烟阁里看魏征画像,还作诗悼念他。但是其他大臣嫉妒魏征的待遇,开始说魏征的坏话。因为魏征曾推荐杜正伦、侯君集,认为他们有宰相的才能。但是后来杜正伦因罪被罢免,侯君集因谋逆被诛杀,有人就诬告魏征和他们结党。他们又检举魏征曾经把进谏的奏章,给史官褚遂良看,想要博取好名声(唐太宗不好的行为就可能被史官记下来)。唐太宗非常不高兴,取消了女儿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约,并把魏征的墓碑推倒,魏家就此衰落了。
等到后来唐太宗几次征讨高丽,劳民伤财,此时的唐太宗又开始怀念起魏征。唐太宗怅然地说:“如果魏征还在,我怎么会有讨伐高丽的举动呢!”于是唐太宗又把魏家的后人找来,赏赐他们的礼物,隆重地祭奠了魏征的坟墓,又把原先推倒的墓碑给重新立了起来。
由此可见,唐太宗对于魏征的谏言,虽然大多采纳,但内心未免没有芥蒂,否则不会听到一些谗言便把他的墓碑推倒。但即使如此,在封建君主之中,唐太宗也被历来史学家赞美不已。“君臣之际,固不难哉”,这句话道尽了魏征和唐太宗之间关系如此反复的原因。
魏征多次劝谏唐太宗
魏征“有志胆,每犯颜进谏,虽逢帝怒,神色不徙”。有位大臣的女儿美貌而有才,皇后想让她成为唐太宗的妃子,已经开始准备册封。此时有人说该女子已经许配过人家,魏征听说后,把情况告诉了唐太宗,并谏请停止册封。“帝痛自咎,即诏停册”。另外一次,唐太宗想要出去游玩,已经准备好行程又取消了。魏征对此感到好奇,就问唐太宗原因。唐太宗说:“害怕你(进谏),所以就取消了。”其他诸如此类的劝谏还有很多,在几千年的历史上绝对可以称得上美谈。
但魏征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贞观七年之前,长孙皇后还在世。即使魏征犯颜直谏,有时得长孙皇后劝解,李世民也能虚心接受。等到魏征快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问他还有什么心愿,魏征说担心自己的身后事。此时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幼女衡山公主也在一旁,唐太宗随机把她许配给魏征儿子魏叔玉(后来唐太又取消了婚约,另嫁他人,可见魏征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以此来安慰魏征。只是此时的魏征已经病入膏肓,连谢恩都已经不能。
魏征逝世后的情形
唐太宗带太子和衡山公主探视魏征病情,并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儿子,可见恩宠异常。等到魏政去世后,“帝临哭,为之痛,罢朝五日”。等到魏征出殡的时候,“帝登西苑西楼,望哭尽哀”。唐太宗还让晋王李治(后来的唐高宗)亲自前去祭奠,“帝作文于碑,遂书之。又赐家封户九百”。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唐太宗和魏征的关系到达了最亲密的程度,但后来的风向却是急转直下。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非常思念他,常常登凌烟阁里看魏征画像,还作诗悼念他。但是其他大臣嫉妒魏征的待遇,开始说魏征的坏话。因为魏征曾推荐杜正伦、侯君集,认为他们有宰相的才能。但是后来杜正伦因罪被罢免,侯君集因谋逆被诛杀,有人就诬告魏征和他们结党。他们又检举魏征曾经把进谏的奏章,给史官褚遂良看,想要博取好名声(唐太宗不好的行为就可能被史官记下来)。唐太宗非常不高兴,取消了女儿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约,并把魏征的墓碑推倒,魏家就此衰落了。
等到后来唐太宗几次征讨高丽,劳民伤财,此时的唐太宗又开始怀念起魏征。唐太宗怅然地说:“如果魏征还在,我怎么会有讨伐高丽的举动呢!”于是唐太宗又把魏家的后人找来,赏赐他们的礼物,隆重地祭奠了魏征的坟墓,又把原先推倒的墓碑给重新立了起来。
由此可见,唐太宗对于魏征的谏言,虽然大多采纳,但内心未免没有芥蒂,否则不会听到一些谗言便把他的墓碑推倒。但即使如此,在封建君主之中,唐太宗也被历来史学家赞美不已。“君臣之际,固不难哉”,这句话道尽了魏征和唐太宗之间关系如此反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