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社书评人荐书|谁解其中味:我读孔庆东《金庸者谁》

2019-11-19 10:15:21    东方头条

《金庸者谁:北大金庸研究课堂实录》

孔庆东 著

书评01

孔庆东的罗织经

过去,研究《红楼梦》有“红学”,现在按照严家炎和孔庆东的意思,是要弄出一门“金学”来的。看看孔庆东的十五节课,虽然述而不作,但是传道授业解惑,把金庸先生的家世历史,小说学问,社会经历都概括的比较全面。所谓世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金庸有如此大的成就,首先当然是其才华所致;但是与其个人经历际遇也不能分割,看看他的家世出身,那些名人亲戚,对自己的影响帮助都不能忽略不计。

但是“金学”的建立,需要社会舆论和广大爱好者的认同参与,它不只是研究个人功业,最主要的还是作品。没有作品的深度解读和分析、诠释,那么它被推崇达到的高度就会缺乏支持的基础,就会成为海市蜃楼。所以,孔庆东把最主要的部分都用在讲述金庸武侠作品的两大方面,即:金庸小说的武功和金庸小说的爱情。这一点,在九节课之中,分析的还是比较到位。人物啊、心理啊、涉及各种的各种学说,很见功力。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大社书评人 孙涛

书评02

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便是金庸先生的写照,也是这本书的精华。这是有了这样的思想,才有了金庸者,才有了金庸小说。金庸先生的小说是有中华民族意识的,塑造了一系列少数民族英雄儿女,境界不可谓不高。不仅能折射当世,还懂得反思。金庸小说里的思想,永远也不会过时。孔庆东说读到萧峰为身世所困时有深深的感慨,我又何尝不是呢?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人,我更不是这样的人,但是我有这样多的侨胞,当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他们改换国籍,认同了另外一个国家的文明时,我们还是不是同胞呢?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我们的生活没有这么多血海深仇、腥风血雨,但所有的困惑与挣扎,不都在小说里面了吗?感谢孔庆东教授的导读,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联想和更深的思考,让金庸的伟大更加为人所知,让生命感觉美好。

——北大社书评人 朱健

书评03

谁解其中味:我读孔庆东《金庸者谁》

《金庸者谁》读之令人不忍释卷,如同逍遥派刻在石壁上的武学,一招一式,动人心魄,勾人心神,仿佛有无穷的魔力吸引你一探究竟,却又不是真的如逍遥派的武学一般,修为不到,观之无益,相反,阅读每读一页皆有所增益,对金庸及其武侠小说了解更深,可谓是欲罢不能;读之又如学习降龙十八掌,招式简明,却势大力沉,又饱浸着儒道深刻的哲理,书中以生动活泼、简明畅快的语言,一语中的,剖析金庸小说的内在肌理,不仅能学习文学知识,更学到了不少人生道理。孔庆东教授可谓循循而善诱人矣!

《金庸者谁》由于是课堂实录,故此书语言具有讲话的内在节奏,能把听众/读者牢牢攥住,风趣幽默,又不乏独到犀利,洋溢着对文学与人生,尤其是金庸小说的热爱,并没有过多的酸腐气和学究气;但这又一本北大的课堂实录,与一般的学校的通选课不一样,孔庆东教授在讲授金庸小说的时候,还春风化雨般传授了很多治学方法与人生体会,让人有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

——北大社书评人 钟彦亮

书评04

金庸作品研究与作品本身一样有趣

这本书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课堂实录,“课堂实录”实在是一种理想的研究载体,或者说是作品与研究的“桥梁”,在课堂上,作者必须将对金庸作品的研究通过“通俗”的方式道来,同时又必须是有理论的思考,将普通读者的一些感性认识进行深化,甚至要读出普通读者读不出的“弦外之音”。

这方面,孔庆东先生无疑是成功的,500人的大课堂,仍然是“一票难求”。我们从这本书中仍然可以感受到课堂的热烈与思想碰撞,该书基本原汁原味的体现了课堂的精华,分金庸先生的家族、小说中的武功、小说中的爱情、小说中的民族观等专题,无论对于金庸先生的“铁杆粉丝”,还是刚刚接触金庸小说的“新手”,这都是一部难得而有趣的书。

——北大社书评人 覃仕国

北大出版社优质书评人长期招募中……

点击原文可查看书评人报名规则!

我们耐心等待这世界上的每一位爱书人!

- 版权信息 -

因书评篇幅过长,仅为节选,可在豆瓣本书评论页查看全文

相关热词搜索:我读 北大 书评 中味 荐书

上一篇:铁人长孙王洪波谈铁人:爷爷的“语录”倒背如流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