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三桓家族形成的来龙去脉

2019-12-25 10:48:07    东方头条

鲁国三桓家族形成的来龙去脉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列国皆有权臣家族,齐国有高氏田氏,晋国有韩赵魏,郑国有七穆,宋国有华氏,鲁国则有三桓,这些权臣家族中的巅峰者是齐国田氏和晋国韩赵魏,历经百年耕耘终究实现鸠占鹊巢,瓜分大国之疆域,篡夺国君之位置。因之了鲁国人崇尚的忠君思想,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三桓家族的野心,没有彻底的颠覆鲁国国君的政权,认同国君的思想和贯彻国君的理念,始终还是在鲁国延续至终。

所以孔子要复兴周礼的教育观点,只有诞生在鲁国,也必须是诞生在鲁国,才显得合情合理。鲁人更推崇的是诗书礼乐,讲究的严格规则,就是天地万物象有所生,不要受到外界任何的影响,据说后来鲁国都城被攻破的时候,都城之中尚且传来朗朗读书声,就说明鲁人对礼的尊崇大于战争。鲁国数百年间弑君之事屡屡见之,却没有出现一例权臣替代诸侯的事件。三桓架空鲁国国君,屈从于国君之下,凡事要在国君的大框架中,才能顺利推动。

鲁国三桓家族形成的来龙去脉

这就要说到三桓家族的起始。三桓家族最早的三位是亲兄弟,他们是鲁桓公的儿子,是鲁庄公的兄弟,在鲁庄公时代他们还没有被称呼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在那个时期他们是庆父、叔牙和季友, 三桓的恩怨情仇大致起始于这个时期。在鲁庄公死后,三兄弟对国君的继任者产生巨大分歧,其中庆父和叔牙是一派,而季友是一派,由于三兄弟的权力各有所掌,就导致这段时间的鲁国非常混乱,内政和外交皆有乱局,史书中总结为“庆父之乱”。

“庆父之乱”的最后胜利者是季友,可是三桓家族也有内乱,内乱跟其他诸侯国不同,比如郑国郑庄公的四子争位,还有齐桓公的五子夺权,相与之间都在激烈攻杀,很多家族因此而绝迹江湖,或者被驱逐出境。而三桓家族则大致处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比如叔牙死后儿子公孙兹没有死,而被封为权卿,其后百余年间皆为鲁国司马,执掌鲁国军权,在对外征战之中多有建功。庆父虽被认为是祸乱根源,但他的儿子公孙敖并没有因此遭受贬斥,而是成为鲁国司空,掌管水利建设之事。

鲁国三桓家族形成的来龙去脉

而季友其实是鲁桓公的小儿子,春秋战国时代往往有个习俗,就是国君大多宠爱少子,很多内乱都因少子争位所引发,鲁国武公时就有少子公子戏夺位的故事。季友当然也受到父亲鲁桓公的喜爱,还在出生的时候,鲁桓公所占卜的卦象显示有“季氏亡则鲁不昌”,而且季友手中的掌纹还显示“友”之图象,鲁桓公也就以此为其取名。古人出生若有异象,往往说明此人有所作为,季友显然就是这种人,重要的是三桓家族的崛起,跟季友不无关系。

鲁庄公死后三桓家族的内乱,让另外一个鲁国公族崛起,便是东门襄仲。东门家族乘三桓内乱之机,与后宫密谋联络,与齐国里外勾结,逐渐巩固朝廷力量,孟孙氏、叔孙氏联合起来与之对抗,也遭到惨败。而季友的季孙氏则是扮猪吃老虎,表面上依附于东门家族,暗地里保护着孟孙和叔孙两大家族。因为东门襄仲削弱孟孙氏、叔孙氏的目的,正是希望借此驱逐三桓,让东门家族霸持朝政,成为鲁国最大权臣,这对季友而言不是好事情。

即便鲁庄公死后有“庆父之乱”,要从血缘关系上来看,季友跟孟孙氏、叔孙氏显然还是要亲近的多的。因此深藏不露的季友直到东门襄仲去世而后,才发动对东门家族的公孙归父的政变,重新让三桓家族成为鲁国朝堂的权臣家族,而将东门家族驱逐出境。此后三桓家族的政治联盟逐渐稳固,数代之间到季文子和季武子时代,季氏主导三桓瓜分公室军民,即垄断鲁国朝政,这是三桓家族形成的开始。#鲁国#家族#国君

鲁国三桓家族形成的来龙去脉

这就要说到三桓家族的起始。三桓家族最早的三位是亲兄弟,他们是鲁桓公的儿子,是鲁庄公的兄弟,在鲁庄公时代他们还没有被称呼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在那个时期他们是庆父、叔牙和季友, 三桓的恩怨情仇大致起始于这个时期。在鲁庄公死后,三兄弟对国君的继任者产生巨大分歧,其中庆父和叔牙是一派,而季友是一派,由于三兄弟的权力各有所掌,就导致这段时间的鲁国非常混乱,内政和外交皆有乱局,史书中总结为“庆父之乱”。

“庆父之乱”的最后胜利者是季友,可是三桓家族也有内乱,内乱跟其他诸侯国不同,比如郑国郑庄公的四子争位,还有齐桓公的五子夺权,相与之间都在激烈攻杀,很多家族因此而绝迹江湖,或者被驱逐出境。而三桓家族则大致处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比如叔牙死后儿子公孙兹没有死,而被封为权卿,其后百余年间皆为鲁国司马,执掌鲁国军权,在对外征战之中多有建功。庆父虽被认为是祸乱根源,但他的儿子公孙敖并没有因此遭受贬斥,而是成为鲁国司空,掌管水利建设之事。

鲁国三桓家族形成的来龙去脉

而季友其实是鲁桓公的小儿子,春秋战国时代往往有个习俗,就是国君大多宠爱少子,很多内乱都因少子争位所引发,鲁国武公时就有少子公子戏夺位的故事。季友当然也受到父亲鲁桓公的喜爱,还在出生的时候,鲁桓公所占卜的卦象显示有“季氏亡则鲁不昌”,而且季友手中的掌纹还显示“友”之图象,鲁桓公也就以此为其取名。古人出生若有异象,往往说明此人有所作为,季友显然就是这种人,重要的是三桓家族的崛起,跟季友不无关系。

鲁庄公死后三桓家族的内乱,让另外一个鲁国公族崛起,便是东门襄仲。东门家族乘三桓内乱之机,与后宫密谋联络,与齐国里外勾结,逐渐巩固朝廷力量,孟孙氏、叔孙氏联合起来与之对抗,也遭到惨败。而季友的季孙氏则是扮猪吃老虎,表面上依附于东门家族,暗地里保护着孟孙和叔孙两大家族。因为东门襄仲削弱孟孙氏、叔孙氏的目的,正是希望借此驱逐三桓,让东门家族霸持朝政,成为鲁国最大权臣,这对季友而言不是好事情。

即便鲁庄公死后有“庆父之乱”,要从血缘关系上来看,季友跟孟孙氏、叔孙氏显然还是要亲近的多的。因此深藏不露的季友直到东门襄仲去世而后,才发动对东门家族的公孙归父的政变,重新让三桓家族成为鲁国朝堂的权臣家族,而将东门家族驱逐出境。此后三桓家族的政治联盟逐渐稳固,数代之间到季文子和季武子时代,季氏主导三桓瓜分公室军民,即垄断鲁国朝政,这是三桓家族形成的开始。

相关热词搜索:来龙去脉 鲁国 家族

上一篇:原创 浅谈三国时期魏、蜀、吴对资源的运用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