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有人说过:"有什么样的山河,就有什么样的诗歌",出生于唐代的杜甫,他一生的诗篇,像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述说着风卷云舒的历史沧桑,因为更多的充满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艰难的同情,因此他的诗作被后人称之为诗史。关注民生,心系百姓,是杜甫诗史千古流传的灵魂。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韩愈用这10个字,道出了后世文人们对李白、杜甫的崇拜。既是偶像,就自然会模仿,但或许是因为李白的飘逸世人终究学不会,于是老杜诗风就风靡于晚唐和两宋。在这些尊杜诗的文人里,有大诗人张籍,有大词人黄庭坚,还有大大小小几十位文人。然而结果是,他们学会了杜诗的工整,却学不会诗圣的神韵。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他不像李白那样飘逸,不像苏轼那样洒脱,不像陆游那样激昂,也不像辛弃疾那样尖锐……甚至问起杜甫的代表作,很多人只能想起自己都不会背的"三吏、三别"。杜甫似乎可有可无,他的诗词我们也很少会感同身受,和平年代,杜甫是最委屈的诗人。
提起杜甫,很多人都是一脸懵逼,对于他的诗,想起来的大多也都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诗句。在我们的心中,杜甫就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老者形象。
其实他不光有忧国忧民的诗,也写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诗句。这首《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这足以见得,杜甫不仅仅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在青年时期杜甫也是一位充满浪漫与激情的诗人。
杜甫用他的诗,记录了他的一生,也记录了他对社稷百姓民生的关注,这种心系百姓的高风亮节,就是杜甫不死的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