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呼唤!家人ICU外守候1个多月 小伙终于醒来

2019-10-31 10:12:25    东方头条

小林在妈妈搀扶下下地走路

6月10日,救护车拉着急促的警报,开进成都三六三医院。刚大学毕业的小林到工地帮工,不慎坠楼,紧急送往医院途中出现晕厥,进入濒死状态,被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力极高,双侧瞳孔放大到5毫米,情况危急。经过160分钟的开颅抢救,小林暂时脱离生命危险,但却迟迟未能醒来……

“我们把他送上了生的独木桥,能不能通过,还有重重难关。”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小林的妈妈泣不成声,从此一家人开始了长达1个多月的守候,“只要他醒过来,我照顾他一辈子都愿意。”

终于,在母亲的期盼中,女友的呼唤下,小林动了动身子……

爱的守望

以板凳为家 母亲和女友守候1个多月

自打那个男孩送进来后,ICU的医护们总能在每一个日夜见到那家人。

凌晨,整个城市都在沉睡,ICU病房依然忙碌。小林妈妈坐在外面的凳子上,开门间歇,能看见里面监护仪的红色警灯不时闪烁,病人们都很安静,躺在床上像是睡着了。护士戴着口罩帽子只露出双眼,几乎每一次路过外面,都会遇到小林妈妈起身“拦截”。

“他怎么样了?醒过来没有?”

护士们会安慰几句,但永远步履匆匆。小林妈妈只得退回到板凳上,继续日复一日的守望。“那种心情你可能不会懂,我就想待在那儿,一直期盼。”她总这么告诉别人。

头两天,小林的手机响了又响,电话那头是他谈了好几年的女友小陈。这个未来某一天会成为儿媳的女孩,小林妈妈本来一直想和她多处些日子,却迟迟不敢接电话。有次下定决心接通,半天只挤出一句“他没带手机”。第三天晚上,小林妈妈终于道出了实情,“小陈连夜从南充坐动车过来,晚上11点到医院,眼泪都包满了。”

此后,小林妈妈有了个伴儿,天黑了就和丈夫、小陈轮班,自己休息一会儿,没离开过任何一天。“他们有时会玩一玩手机,我就一直干等着,偶尔和其他病人家属互相慰藉。”小林妈妈说。

爱的奇迹

喊他的名字 他动了动手指

度过约5天的危险期,持续深度昏迷了一周后,小林终于有了苏醒的迹象。

每天下午有半个小时的探视时间。那天,工友们从工地赶来。“他们要谈一些事情,我就没有进去,但是我也想看他一下,所以情绪有些失控。”小陈说,当征得护士允许后,进去后就喊了一声小林的名字。

奇迹在那天下午发生了,小陈回忆,她话音刚毕,小林有了很大的反应,“他的手指动了动,全身也抖动了一下”。

那天,小林妈妈开始高兴了一点,她回忆说:“那天小陈在病床边握着小林的手,突然大声呼唤小林的名字,以前的声音没有那么响亮。看到儿子动了动,我也感觉有了希望。”

从那一刻起,小林的意识逐渐恢复,开始经历缓慢的复苏过程。探视时,时间一天天过去,小林妈妈和小陈把ICU门外的凳子当成了家,日夜守候。

约30天后,小林的意识平稳起来,“喊他张嘴巴就张嘴巴,喊他摇头就摇头”。离开ICU前夕,小林已经能张嘴说话。“高兴,终于醒了,他醒过来对我们家就是奇迹。”小林妈妈说。

爱的坚持

记忆受损

只能记起和女友的对望

7月18日,小林终于离开躺了一个多月的ICU,此后又经历了3个多的康复过程。

家人的陪伴、女友的呼唤,加上神经外科、ICU、康复科医生们的不懈努力下,小林逐渐好转,甚至可以下床走路。除了平衡感和记忆能力还需进一步恢复外,医护们纷纷为他的恢复感到意外,叮嘱未来的每日康复锻炼还需要坚持。

小林妈妈感到欣慰,以往的愁容逐渐由笑容替代。记者问小林:“刚苏醒那会儿,你还记得起什么?”受伤前后的大部分记忆,小林目前很难想起,但他告诉记者,唯一记得起的是睁眼后与女友的那次对望:“她来看我了,我看到了她。”

一个月前,小陈暂别已经逐渐康复的小林,满怀牵绊到广东工作。记者将小林唯一的记忆告诉小陈,电话那头,欢笑伴着泪声……

医生:

我们把他送上生的独木桥, 他挺了过来

成都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任骥告诉记者,小林送到手术室时,双侧瞳孔已经放大到5毫米,而正常人是2-3毫米,“颅内压力极高,脑疝形成,处于濒死状态,再晚一些就是不可逆的状态,手术不做必死无疑。”随后,任骥和医护团队立即为小林实施了硬膜下血肿消除 开颅颅内减压手术,耗时160分钟。

从情感上说,小陈“唤醒”小林是个奇迹,此后家属不懈的陪伴和鼓励,对小林的康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医学上,任骥认为,手术的成功将小林“送上了生的独木桥”,但各种可能的并发症依然随时威胁着小林的生命。此后,小林又经历了一次颅骨修补手术,进一步赢得生的希望。任骥表示,在克服这重重难关后,小林挺了过来,也符合医学上的判断。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胡挺 实习生 李欢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热词搜索:多月 小伙 守候 呼唤 醒来

上一篇:从盲盒、手办到潮鞋,95后玩家跨入消费分级时代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