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警方破获一起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把自己包装成一名成功人士,以谈恋爱结婚为名,接近多名女性,在取得对方信任后,以各种理由诈骗对方钱财,在谈过一阵之后就玩消失,在这过程中有两名女性甚至为其怀孕,目前嫌疑人已被警方抓获。
女子网上遇到“成功”男子
网络聊天成为男女朋友
2019年8月26日,家住杭州市下城区的王女士到文晖派出所报案,说她被男朋友诈骗了23万元,并向警方提供了借款凭证和部分录像证明。
在录像中,一男子对着镜头说:“李某灏,身份证号222 403 1990 0204 XXXX 向王女士借取修车款一万元,无利息,经双方约定,于七天之内偿还,如有拖欠,法院裁决,本人自愿录此视频。”
王女士今年30岁,江西人,在杭州的一家商场上班,今年7月份,在朋友圈的一个微信群里认识了李某灏,也就是录像中的男子。
李某灏说自己是一名网络直播公司的负责人,他的朋友圈对外展示的形象就是一个开着豪车,喜欢品味各种美食的阳光大男孩,两人开始在网上聊天,经过李某灏一段时间的追求,王女士应约和李某灏见面吃了一顿饭。
经过几次接触,王女士觉得李某灏除了有些油嘴滑舌以外,还算是一个心仪的对象,而且在杭州有房有车,对自己也比较关心体贴,经常会开着他的豪车接送她上下班,还时常在家给她做饭。八月的一个周末,在李某灏要求下,王女士带他回老家见了父母。
带男友回家见父母 却被借走二十三万
父母对女儿领回来的男朋友很满意,这让王女士觉得自己对父母算是有了交代。
在从老家回杭州的路上,李某灏以修车为名借走了王女士1万元钱,此后又以公司需要周转,朋友的钱要还等理由,向王女士借走了22万。李某灏为了让王女士答应借钱,不仅百般纠缠不让王女士离开,还提出可以给王女士写欠条,录制“保证视频”。
23万元钱借出后,李某灏还是像以往一样关心王女士,但到了还款期,李某灏却以各种理由推迟还款时间,而且一推再推。
王女士突然感觉自己可能上当受骗了,便加紧追问李某灏,要求其还钱。但李某灏始终推三阻四,前后用多种理由推脱,包括声称自己在云南旅游、奶奶去世、母亲重病等。
多次索要欠款无果女子选择报警
王女士多次讨要欠款无果,于是她带着借条到派出所报案。民警了解了王女士的情况,认为像这样的情况,属于男女朋友间的经济纠纷,算是民间借贷,应该到法院进行起诉。
但民警在看了王女士提供的借条后,对借款人李某灏的名字产生了疑问,这个名字让民警想起了之前的另外一起案件。
据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分局文晖派出所民警王伟介绍,今年8月初的时候,有一名20来岁的女孩子拿着借条来到派出所,她告诉民警这张借条来自于自己的男朋友李某灏,男友欠了她十几万一直不还,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民警通过系统搜索,确认了这个名字全国只有这一个人,名字是没有错的,但身份证号码错了一位。
警方查证转账记录 男子可能涉嫌诈骗
李某灏在短时间内,和两名女性朋友交往,同居后都有大笔借款,借条的身份信息都是错的一致,借钱后又以不同理由不还,警方初步推断该男子可能涉嫌诈骗,便立案侦查。
根据王女士提供的转账记录,警方查到了犯罪嫌疑人李某灏的微信和支付宝的转账记录。
据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分局文晖派出所的民警介绍,去年11月份开始,大概有三四个月,有一位纪女士陆续向李某灏转账将近45万之多。警方联系了纪女士,纪女士说这段时间确实和李某灏有男女朋友关系,李某灏也确实以各种理由向纪女士借钱。
证据确凿 犯罪嫌疑人在外地被捕
直到警方找上门,纪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诈骗了。经过对李某灏的大额转账记录仔细核查,以及对疑似受害人的走访,警方确定了李某灏诈骗的犯罪证据,其中两名女性甚至怀了李某灏的孩子。
就在警方立案侦查阶段,又有几名女性受害人到派出所报案,称李某灏以刷单返现为由诈骗她们的钱财。
证据充足,就在警方实施抓捕的时候,李某灏在杭州的轨迹突然消失了。杭州警方立即将李某灏列为网上在逃犯,网上通缉的第二天,李某灏在哈尔滨被铁路警方抓获。2019年10月19日,李某灏被杭州警方带回杭州。
男子花钱包装自己
诈骗女子钱财供自己挥霍
据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分局文晖派出所民警钟毅介绍,自去年11月开始,总共有13位受害人被李某灏诈骗。其中有五位是以谈男女朋友为关系。在恋爱的过程中,李某灏用各种理由向这些受害人借钱。还有八位是李某灏以给主播刷单拿回扣的名义借钱的,但实际上李某灏并没有这个直播公司,也没有刷单拿回扣的途径。
李某灏实际上并没有还钱的意思,后面借的钱也不是为了还前面的债。这些资金到手之后,主要用于他日常的挥霍,他为了包装自己,租了豪车,一辆是玛莎拉蒂,一辆是奥迪。还在高档小区租了一套房子,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成功人士。
李某灏到案后,根据他的供诉及警方掌握的证据,李某灏涉嫌诈骗的资金近100万元,在大量证据面前,李某灏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且表示自己愧对这些女孩子。
最后,警方在办理此案时发现一个特点,李某灏诈骗完女友钱财,因为还款发生争执之后,他并不像其他诈骗案件中的施骗方,急于拉黑对方,而是一直与对方保持间断性的联系,使得受害人在报警时,给警方造成一种错觉,以为他们是男女朋友间的经济纠纷,而不予立案。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办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