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到最早接触的游戏机,各位会想到什么呢?无论您脑海中冒出的是任天堂的红白机(FC),或是世嘉的MD(美版名为Genesis),亦或是其他答案,想来真正被铭记的应该并不是机器本身,而是那些潜藏在卡带中妙趣横生的故事与儿时踏上的那一段精彩的冒险旅程。
玩家们对于游戏主机的记忆远没有游戏本身来的更具象化。我永远都记得小时候家中的《梦幻模拟战Ⅱ》,它就存在一个黑色的小方盒中,只要需要插上卡带接通电源,荧幕上便呈现出一场色彩斑斓的战斗史诗,时至今日依然印象深刻。
在家中翻出来的美版MD3和《梦幻模拟Ⅱ》卡带,年代久远真假难辨“世嘉MD”与“梦幻模拟战”的渊源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任天堂的红白机(FC)软硬件逐渐成熟,隐隐展现出日本主机游戏圈的霸主地位。彼时,刚发布第一款主机SMS的世嘉深知无法撼动任天堂的地位,便带着自家MD远赴美国开拓市场。1989年,世嘉在北美推出了16位游戏机“世嘉创世纪”(Sega Genesis),得益于色彩鲜艳的视觉效果与出色的音效呈现,成功在雅达利大崩溃时代寻得一线生机。他们将青少年作为主要受众群体的策略大获成功,Genesis也是第一款能够将街机体验带到家庭的游戏主机。截止至1991年总销量高达300万台,成为了世嘉最辉煌的时刻之一。
世嘉的MD平台上拥有众多优秀的游戏作品,《梦幻模拟战(Langrisser)》绝对是值得铭记的佳作之一。这款由NCS(日本计算机系统公司)旗下的“Masaya(美赛亚)”工作室制作的战略角色扮演游戏拥有粉丝无数。除了本身隶属上乘的派兵遣将的策略战棋玩法,知名漫画家漆原智志老师为人物设计的头像与全系列音乐负责人岩垂德行老师制作的史诗级配乐也为系列加分不少。
漆原智志老师的部分作品,十分具有个人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Masaya”这个工作室的由来完全与NCS前社长藤田雅也“脱不开干系”。据悉,工作室的名字“Masaya”是雅也这个名字的罗马拼音“Masayuki“演化而来,而飞马的LOGO则与其生肖属相相关,整个公司从上到下都充斥着浓郁的个人色彩,单纯到让人捧腹。
从名字到LOGO都与社长息息相关
1987年,“Masaya”的“盖亚三部曲”相继发布,将剧情溶入战略的SRPG(策略角色扮演游戏)《艾路斯利多》与其特别版《盖亚的纹章》,便是《梦幻模拟战》系列的前身。(系列中常常出现的暗黑王子波赞鲁的名字也正是来自于此)正传的更迭,“跌宕起伏”的传世经典
1991年,“Masaya”在MD上发布了延用了《艾路斯利多》的世界观的《梦幻模拟战》初代作品,引发了大量关注。之后的七年内,连续更新了五代正传,分别是MD上的Ⅰ和Ⅱ以及SS上的Ⅲ、Ⅳ、Ⅴ,包括其他平台的不同版本拢共有数十款游戏,这些作品奠定了该系列在SRPG游戏史上的经典地位,与“火焰纹章”系列、“皇家骑士团”系列并称的SRPG三杰之一,游戏素质之高可想而知。但最为经典的版本莫过于MD的二代和SFC中推出的二代外传,至今还被众多玩家们津津乐道。
有趣的是,由于该系列并没有官方的正式译名,国内便将游戏的副标题误以为是其大名,错译为《梦幻模拟战》,后来也有叫作《兰古利萨》的。原版作品英文名称“Langrisser”倒是鲜有人知,加之前者译名先入为主,时至今日便再也无法纠正过来了。
如今的各种版本便堂而皇之的叫做“梦幻模拟战”了梦幻模拟战Ⅰ:创世的开启
作为系列的开山之作,《梦幻模拟战Ⅰ》的出现无疑是引人注目的。其最大亮点是突破了“单兵作战”模式的设计思路,也间接打破了以往SRPG中仅依靠个人能力的格局。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指挥官控制范围等一系列战略规则。兵种系统的出现瞬间成为了“梦战”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为之后的作品打下了系列基础。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制作人高田慎二郎先生的汗马功劳。
当然,游戏的风靡与知名漫画家漆原智志老师那些吸人眼球的人物形象与岩垂德行老师那一首首鼓点激昂,旋律经典的BGM息息相关。时至今日,当熟悉的音乐BGM在耳边响起时,我的回忆还是会被瞬间勾起,回到当年端坐在游戏机前盯着荧幕的那个童年模样。
在MD版发布之后,制作组1993年在PC-Engine上推出了全新的版本《梦幻模拟战:光辉的后裔》,其魔法、道具稍有区别,其余与原版相差无二。
熟悉的指挥官模式梦幻模拟战Ⅱ:成名的经典
1994年,“Masiya”在MD上推出了续作《梦幻模拟战Ⅱ》。故事背景设定在前作百年之后,光辉军团与帝国骑士团恩怨情仇的故事虽老套,但凭借着出色的人物形象设计与讲的极好故事俘获了大量玩家的记忆。正派人物们自不必多言,几位反派角色人气也一直居高不下:青龙骑士团团长雷恩(也叫作利昂)除了酷酷的斜刘海与帅气的幻影驹攻击外,他展现出的高尚品格也震撼了一批玩家。帝王巴恩哈特与魔法师埃克贝尔特也各有特点,在此便不过多言表。
更为艳丽的色彩与出色的动画演出
该作脱颖而出的另一个理由,是延续1代设定的丰富佣兵系统与转职系统,衍生出的兵种相克、地形扩展与隐藏版面等策略元素让策略性与耐玩性增了好几个台阶。加之进一步改良的魔法与装备、增至16M的容量使得画面表现力大增等的,多方因素使其成为90年代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彻底奠定了系列经典地位。
由于该作的呼声实在太高,“Masiya”一年后在SFC推出了《梦幻模拟战2 Der》(“Der”即“derivation”的简称,意思是系列衍生或是强化版作品)。在一片叫好又叫座的欢呼声中,这场改版大戏还没有停歇,随着后期PS版和SS(SEGA Saturn)版的相继推出,整个系列风头大盛,一时无二。
永远经典的“梦战2”
由于Der版本中增加了大量的动画与对白语音,游戏故事更是不像本体只有一条线。光辉线、黑暗线、帝国线、独立(霸者)线等多走向剧情路线使得游戏可玩性大幅度提升,人物塑造水平更是上了一个台阶,玩家们对这作自然也是好感满满。无可否认的是,《梦幻模拟战Ⅱ》和他的诸多版本几乎造就了系列的颠峰时刻,彼此之间到底孰强孰弱倒也没有辩驳的必要了。
Der版本也经常被玩家群体津津乐道梦幻模拟战Ⅲ:失败的转型
凭借着二代作品风光无限的“Masiya”公司却迎来了一场大危机。因为与公司高层意见不一(个人猜测与SEGA与SONY的阵营战有关),《梦幻模拟战》的开发团队彻底独立出来,开创了新公司“Career Soft”。不过两家并未反目成仇,《梦幻模拟战》续作由依然由“Career Soft”负责开发。
1996年,《梦幻模拟战Ⅲ》出现在了世嘉的第六代家用游戏机世嘉土星(SS)之上,凭借着机器中两颗CPU的高效机能,三代作品的片头动画十分优良。豪华的配音与关乎圣剑创造历史的曲折故事情节,揭示了光之末裔与黑暗王子的由来。恋爱系统的增加更是让玩家能够攻略5名性格迥异的女性角色,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感觉。
不过,经典的战斗系统成为半回合制半即时制、画面场景由2D转为3D的诸多变化并未获得大家的好感。虽然在当时游戏场景3D化是大势所趋,但绝大多数系列粉丝还是难以接受,一时之间口碑大跌。加之SS主机对于3D画面的支持严重不足,游戏可登场人数太多导致敌我行动的响应速度过慢,如此多的变故使得《梦幻模拟战》依靠二代积累的粉丝热情逐渐消弭。创新固然是好事,但这份代价也只有制作组自己来抗了。
3D的效果在当时看起来还算不错,但改变太大让粉丝难以接受梦幻模拟战Ⅳ:口碑的回归
似乎是品尝了3代的创新败绩的苦果,时隔一年《梦幻模拟战Ⅳ》便横空出世。制作组妥协般的将最经典的系统统统“还”了回来:回合制战斗,女主角攻略,多线剧情等等。唯一的改变是增加了“战斗判定值”(Judgment Phase System)的概念:即角色与部队在该系统之下,规定了同一回合内敌我双方战斗的先后次序,无形之中加大了游戏难度。
这个版本看起来是“集百家之长”的一部重磅之作。可惜的是,此刻的玩家群体拥有太多能够与之媲美的优秀的游戏作品,他们普遍认为《梦幻模拟战Ⅳ》并没有充分发挥当时次世代主机的机能,且系统过于刻板保守,甚至连过场动画都没有!虽然它看上去在玩家群体里拥有不错的接受度,一度将系列从三代口碑崩坏的边缘给救了回来,但实在也没有二代光芒耀眼。
看惯了二代,个人始终觉得后期的画面在不断退步梦幻模拟战Ⅴ:时代的终结
1998年,《梦幻模拟战Ⅴ:传说的终结》的推出,宣告了整个系列迎来了终结。延续了四代的故事的它,彼此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剧情方面没有让玩家们失望,将故事许多伏笔一一点破,交代了贯穿系列的圣剑与魔剑之由来,留下了一个还算完美的结局。战斗方面依然具有“颠覆性”,行动槽的引入和小格行动的模式创新则让策略与操作性提升了一个等级,且该设计广受好评后便在之后推出的合集中一直延续了下去。
此后,《梦幻模拟战》系列就此沉寂了下去,再未发售过真正意义上的正统续作。DC上曾经制作过一版《梦幻模拟战:千年纪》,不过无论是从人设、音乐、故事等多方面角度来看,都与原版有着较大的区别,且游戏内容与历代作品也大相径庭,所以并没有获得玩家们的承认。相反,一款由“黄金铁三角”高田慎二郎、漆原智志与岩垂德行再次合作倾力打造的名为《梦幻骑士》的作品横空出世,被许多玩家看作是“精神续作”,在继续谱写着属于他们的辉煌的“战歌”。
梦幻模拟战5:玛丽真爱结局尾声
从1991年到1998年,《梦幻模拟战》的“生命”看似仅仅存在了7年便彻底消弭。但这部作品确实可以称之为不少玩家的启蒙战棋游戏。上乘的游戏性、优秀的故事、赏心悦目的人物立绘与一听到便会激动不已的音乐,便是它能够在玩家脑海中延续下去的重中之重。
最为耐看的二代主角
迄今为止,已经拥有28年的历史的它依旧在SRPG史上如雷贯耳。我想说的是:无论今夕何年,兰古利萨光辉永远不灭!《梦幻模拟战》回忆心底永存!